第二百八十四章 刘复下山之翻脸(9 / 12)

汉末独行 王家小郎君 261 字 2020-10-14

也。”乃命乐人习之,所谓《巴渝舞》也。遂世世服从。

西南夷者,在蜀郡徼外。有夜郎国,东接交阯,西有滇国,北有邛都国,各立君长。其人皆椎结左衽,邑聚而居,能耕田。其外又有巂、昆明诸落,西极同师,东北至叶榆,地方数千里。无君长,辫发,随畜迁徙无常。自e967东北有莋都国,东北有冉b15f国,或土著,或随畜迁徙。自冉b15f东北有白马国,氐种是也。此三国亦有君长。

这些记载都说明了夷人和南蛮一样的源远流长,只不过这种源远流长,让人实在是有些看不起,不因为别的,主要就是因为这种事情记载之中总是带着一个后续。

那就是他们的反叛,以及他们的战绩如何。

不得不说,相比较于动辄就在长沙武陵围城,吓得太守郡吏出城逃跑,这南中的夷人,实在是有些丢人了。

至于中兴,郡守常率以征伐。桓帝之世,南夷数反,太守蜀郡赵温以恩信降服之。

对于他们这种自觉地自己行了想要造反的行为,蜀军太守只用了简简单单的恩义,看史书来说,动兵都没有,说的直白点,那就是靠着嘴皮子来打赢的这一次。

估计这就应该是大汉嘴遁的由来了。

灵帝光和二年,巴郡板复叛,寇掠三蜀及汉中诸郡。这应该就是益州夷人最出名的一次了,不过人家还是属于巴郡的,和南中都没有任何的关系的。

灵帝遣御史中丞萧瑗督益州兵讨之,连年不能克。帝欲大发兵,乃问益州计吏,考以征讨方略。汉中上计程包对曰

“板七姓,射杀白虎,立功先世,复为义人。 其人勇猛,善于兵战。昔永初中,羌入汉川,郡县破坏,得板救之,羌死败殆尽,故号为神兵。羌人畏忌,传语种辈,勿复南行。

至建和二年,羌复大入,实赖板cf48连摧破之。前车骑将军冯绲,南征武陵,虽受丹阳精兵之锐,亦倚板以成其功。近益州郡乱,太守李颙,亦以板讨而平之。

忠功如此,本无恶心。长吏乡亭,更赋至重,仆役楚,过于奴虏,亦有嫁妻卖子,或乃至自刭割。虽陈冤州郡,而牧守不为通理。阙庭悠远,不能自闻。

含怨呼天,叩心穷谷。愁苦赋役,困罹酷刑。故邑落相聚,以致叛戾。非有谋主僭号,以图不轨。今但选明能牧守,自然安集,不烦征伐也。”帝从其言,遣太守曹谦宣诏赦之,即皆降服。

至中平五年,巴郡黄巾贼起,板c蛮夷因此复叛,寇掠城邑,遣西园上军别部司马赵瑾讨平之。

这也就是巴郡的賨人以及南中部分蛮夷的祖先了,这也是他们最好的战绩了,不过最后仍然是被嘴遁解决的,等到他们真的到动手的时候,哪怕有着地理优势,仍然被朝廷的南北二军叛出了别军,一战击溃。

而越嶲郡里面的夷人,那在史书之中,那更是出了名的弱上加弱。

西南夷者,在蜀郡徼外。有夜郎国,东接交阯,西有滇国,北有邛都国,各立君长。其人皆椎结左衽,邑聚而居,能耕田。其外又有巂、昆明诸落,西极同师,东北至叶榆,地方数千里。

无君长,辫发,随畜迁徙无常。自e967东北有莋都国,东北有冉国,或土著,或随畜迁徙。自冉b15f东北有白马国,氐种是也。此三国亦有君长。

看看这些夷人的祖先,夜郎国,东接交阯,西有滇国,北有邛都国,后两个基本是听都没有听过,但是第一个,听到了之后,最后只留下来了一句,“夜郎自大”的称呼!

滇王者,庄之后也。元封二年,武帝平之,以其地为益州郡,割牂柯、越巂各数县配之。

后数年,复并昆明地,皆以属之此郡。有池,周回二百余里,水源深广,而末更浅狭,有似倒流,故谓之滇池。河土平敞,多出鹦鹉、孔雀,有盐池田渔之饶,金银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