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3 一家事,家家事(2 / 5)

“别!我这个人,安贫乐道……”

闲扯了一会儿,王爱红也是心情大好,前两年在雪城的事业“滑铁卢”,总算可以重新来过。

东北事业部真正核心业务,非核心管理层都以为是市场开发,其实并不是,而是人力资源。

当初张浩南为王爱红立了一个“爱国企业家”人设,砸那么多钱,费那么多人情,为的就是让王爱红可以顺利地从老家雪城挖人。

形成规模之后,就能全面地在整个黑水省复制挖人策略。

只是一路磕磕绊绊,导致连续两年多受挫,不过总算也不是没有收获,高级技术人员和知识分子虽然没搞到多少,但基础技工弄来不少。

“大桥食品”中的多条生产线,比如红肠系列,东北籍贯员工已经突破了五百人。

占整体员工比重并不高,但人数上百就是个门槛,会形成帮带效应,当然也可以说是“裙带”,连襟或者连桥在同一个地方,有照应也心理上更安全。

女工更不必说,三四十岁还能安安心心上班,其实是小概率事件。

王爱红现在管个千把人也是轻轻松松,但显然如今也有追求,雪城的啤酒花种植基地就是一根刺,也是重大挫折。

迈过去之后,才能更进一步。

不然他自己心里不踏实,觉得不能服众。

当然“大桥食品”的管理结构并没有不良,吕卫东是“当代百里奚”式样的老年精英,跟他的搭配,预留出了太多的晋升空间。

而随着各地事业部的搭建,往里面填充人才的过程,就是扩张的过程,折射到年轻精英群体身上,就是有“上升渠道”广泛通畅的感受。

这个正是未来的企业核心,也就是人才库建设。

张浩南是不放心把这个事情交给吕卫东去做的,除了年纪太大且专业不对口之外,主要还是因为太重要了。

王爱红是心腹,才得以前来东北主抓“沙食系”的吏部遴选。

其余东北事业部的“金山银海”,都没有这个重要。

王爱红对此是有数的,所以回黑水之后,一直都是谨慎谨慎再谨慎,但同时在人才储备上,又相当的大方,有些极为夸张的激励政策,都是为了这么个隐藏的战略目标而设置。

“嗳,浩南,这小孩儿读书,你有啥好办法没有?”

“明明喜欢摆弄小玩意儿,你就让他去接触好了。”

“他现在跟着个木匠玩小车床,还给我车了他妈的一串珠子……”

“怎么,伱是缺明明以后上班给你赚养老钱?”

张浩南笑了笑,“你现在的社会地位,没必要靠子女的名校履历来贴金。就为了酒桌上吹牛得意那一会儿?你现在钱也有,事业也有,家庭也美满,孩子小小年纪有追求,不挺好的。考上高中最好,考不上,他喜欢什么就让他去钻研。”

“容易受伤啊。”

“废话,当老板就太平?”

横了一眼王爱红,张浩南手里竟然又抄起一张卷饼,还是热乎的,夹了土豆丝、苦菊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卷起来就往嘴里塞。

嘎吱嘎吱的作响,看得老王家的人撑得慌。

他们都替张浩南感觉噎着了……

然而这大老板的脖子就是粗,愣是顺得下去啊。

“那不能跟你比啊,我是想着他以后也要有出息。”

“可勾八拉倒吧,啥叫有出息?你现在花钱让他造一辈子,他造得完吗?明明跟你不一样,他太老实了,以后也不太可能有什么不良嗜好。他能在少年时代有点追求、想法,你这个当老子的如果无能,那没话讲,没实力培养,就老老实实努力读书;你有这个实力,他说要去月球上做木匠,你让他去好了,拦着干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