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 生而为人,修仙也有责任(1 / 2)

道姑翾楚 大唐长公主 1070 字 4个月前

翾楚说:“师父,既然阴德修来世,阳德修今生。阴德绵延子孙及后世修为,阳德今生盛名抵消福报,那我可不可以理解为,这阴得就是长长久久修的长久的,阳德却只是暂时的吗?比较短暂!”

吕洞宾笑道:“呵呵,孺子可教也,徒儿今日又精进修行了不少……”

翾楚说:“大众印象中的道人,都是衣袂飘飘、归隐成仙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随着道教文化的复兴,以及当代社会中工作生活压力的加大,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向往去过一种遗世独立的世外隐仙生活。道门经典中提到,人间是一个五音苦爽的社会,若长久浸y在其中,人们就会迷失了自己的本性,从而只能在欲望之河中沉沦,难以找到超越困难和生死的法门。由此,道教的神仙形象以及修道者淡然世间的态度,遂成为诸多红尘众生的向往。”

“师父对此有何看法?”

吕洞宾笑道:“然而,修道并不是对红尘世俗的逃离,也并不是用琴棋书画诗酒花等物件,堆砌出来的意象。很多人认为的逍遥,仅仅限于在繁杂的生活中品一杯清茗、在西装革履的工作中着一身汉家衣裳、在鱼肉饱腹的间隙吃一点农家野菜。”

翾楚说:“对对对,很多人单单自己享受这一份,闲适的生活还远远不够,还要在朋友圈中配上,几句淡雅的诗文,看着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们给予的点赞,心中才能逐渐找到一种满足感。我们这颗本来清静自然的心,是什么时候开始被外在的形式感给困束住了呢?真正的修行,从来都不会在乎嘴上的滋味和身边的人情。”

吕洞宾笑道:“不是不珍视这些,而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立场和感知,我们从来不能要求大众皆有同一追求,也没有必要把自我的赏识和满足建立在他人是否认同的基础上。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从入世的角度看是无可厚非的,道家的入世精神,也正在于要使更多人能在滚滚红尘中找到安定和知止的富足。”

翾楚说:“不论是拍照发朋友圈的伪精致,还是抱着一腔济世度人的热情,重要的是自己首先,可以在这样的生活方式中发现安然自得的乐趣。他人的赞同与否,并不会改变你的初心。能够与自我的欲望之心、烦躁之心、执念之心和分别之心握手言和,才是修行真正要做的事情。心中充满了平静,才会把一切人间事物都附加上欢喜和美好。因为修行不在世外,而在于生活中的日常。”

吕洞宾笑道:“明白了以上这一点,自然也就明白道家所求的修真,是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去努力。道教虽然以出世隐修为人熟知,但若是没有一番世间法,又该从何而出呢?出世以入世为基,唯有先做好人间法,才能进一步去谈论修真。”

翾楚说:“师父,好多说修仙了,不看破红尘了,又离家出走了,这种的对不对呢?他抛开了社会责任,抛开了一个作为人的特权,生而为荣难道就是抛弃家庭,不负责任,还美其名曰为修仙……”

吕洞宾:“自古以来,世上没有不忠不孝的仙人。道教提倡的是,人们在面对红尘人间的各种纷繁琐事时,要始终能够保持一颗安宁平和的心,既要肩负起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也不要产生过多的妄想和欲求。因为一切所得到的,都源于你曾经种下的因;一切你期望拥有的,都取决于你当下是否努力付出。

即便是以逍遥神仙为例,道教中的神仙也从来都不是简单地隔绝人寰,而是在世的时候用自己最大的能力为百姓苍生谋求了福祉,如悬壶济世的药王,把人间责任落到实处,才是一个修行人最该去做的事情。”

翾楚笑道:“呀!师父说的好,我就觉得不是说看破红尘就可以丢下责任,生而为人,就得行驶人的权利和责任,照顾好亲人家庭,再修仙……”

吕洞宾笑道:“徒儿说的对,如果大家都去深山中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