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 心传法(1 / 2)

道姑翾楚 大唐长公主 1117 字 4个月前

翾楚说:“师爷,小说里,那些大师,见了晚辈,会给传授秘籍,比如心传些什么功夫秘籍?嘿嘿嘿……”

翾楚心想,这心传也就是人家老前辈,看见了,练武绝世奇才,才给传授,不过给师爷可不能这么说呀!

嘿嘿,试探试探,看看师爷对我怎么样,说不定能给自己传授一些什么绝世绝学呢!

钟离权笑道:“心传明显比形传境界高,它无需借助外在的语言、姿势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来传承智慧,而是以心传心,完全超越了语言、文字,是心与心之间的直接传递。有点像复印机复印的过程——老师有什么,你就有什么,完全复制过来了。不过,这里有个前提条件,就是师生之间必须心心相印、生命相通。”

翾楚心想,这师爷,不是聪明的很吧,让他心传,只不过想要秘籍,没想到他居然拿心心相印来说事。

翾楚说:“师爷什么叫心心相印、生命相通?”

钟离权笑道:“通俗地说,就是师生相互之间有一个深度的接纳和认可,把对方的生命接纳为自己生命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视他为己,不断地有一个认可、接纳、深入的过程。我们认可多少,接纳多少,老师的学问、智慧、能量就转化给我们多少。这个认可与转化,是同时的、同步的、同比例的。认可百分之五十,就转化百分之五十;认可百分之百,就转化百分之百。认可本身就是转化,不断认可就是不断转化。这是一个消极转化法。”

吕洞宾笑道:“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实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任,成为世界显学。道教不是生态学,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在伦理认识上,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关注自我与自然的协调,以人为本,内容简而深、博而约,具有无穷的趣味;在伦理实践上,道教致力于体玄修道,韬光养晦,淡泊名利,求得生命在情感、行为、自然、人伦与文化的互动中长存长立,因此它在对自然生态和人的关系的认识上,表现出开发生命活力的自觉能动性、与自然对象的同一性以及伦理认识的整体系统性。用道教的话来说,就是“自然之道不可违”1、“顺乎自然之道”。此自然所指是事物本质之自然、人生之自然、社会之自然。参悟事物、人生和社会之本质,求得生命与本性应有的风格、态度和气象,就是道教伦理追求的目标与精神支柱。”

钟离权笑道:“道教生态伦理精神体现在它的精致深刻的内容和吸引世人的内涵中,蕴涵在使它延续、发展久远的生命力中。具体而言,道教生态伦理精神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翾楚说:“哪六个方面?”

钟离权笑道:“一是万物一体的精神。道教所崇拜的最高对象是“道”。道教的宗旨是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所谓得道,就是通过修炼与大道一体化,因此,道教在中国诸多宗教中是最注重现实生命的宗教。在它看来,世间万物是一体的,自然万物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应当以生为乐,重生恶死,使生命不断升华。人类也要以平等意识尊重自然万物的存在与个性。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提出:“天地中和同心,共生万物”2,认为理想的太平世界是人与各个层次的自然事物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世界。在道教思想家葛洪那里,万物一体的平等意识也非常明确和丰富,他认为人通过修炼可以实现“长生久视”、“肉体成仙”的理想,这个理想也就是与自然齐一或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