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a 微黄秋叶打着旋儿,飘去高陵县城街道,随后被过往的脚步、车辕压在地面,秋日阳光明媚,陆良生牵着老驴来到这边,偏头看了眼不远一间食铺,拍了拍驴头,让它在原地等候。
a a a a 挂着旗幡的铺子门口,店家伙计端着簸箕筛着果脯杂屑,看到一袭青衣的书生进来,笑呵呵的招呼一声。
a a a a “客官,买点什么?进来看,进来看!”
a a a a 端了簸箕将人迎了进去,喊了声“掌柜的!”便是去一旁将东西放下。
a a a a 店内中间摆了一张上漆的大圆桌,桌上几盘果脯、点心充作样式摆的精致,颇吸引人眼球,两侧柚木的长架,各类点心、面饼做了样式,挂上简单的名称。
a a a a 候在一旁的伙计指了指陆良生刚看过的一个点心,将挂在一侧的纸面翻过来。
a a a a “各管,这是枣泥酥,油酥面作皮儿、黑枣泥馅儿,那可是后厨师傅卯足了劲儿打的,这油炸过后很有嚼劲,这里还有一块试吃的,不信你尝尝。”
a a a a 那伙计颇为热情,陆良生也不好拒绝,接过尝了一口,轻轻咀嚼,有猪油的荤味,也有枣子的香甜,嚼劲上确实如他说的,有韧劲。
a a a a “替我包上一盘带走。”
a a a a “得嘞!”伙计连忙记下来,也不走,又引了陆良生看看其他甜品、果脯,“听公子口音是南方人吧?正好不妨尝尝咱们高陵县有名的豆餤,公子放心里面糖绝对干净,还有饼馁,里面的馅儿,是奶酪,今早刚做,保管新鲜。”
a a a a “那行,这两样各来一份。”
a a a a “好勒,豆餤、饼馁各来一份。”
a a a a 伙计朝门外特意吆喝,便去了后堂,掌柜的出来与陆良生结账,秤碎银时,陆良生随意开口问了一些事。
a a a a “贵县可有一崔姓人家?”
a a a a 秤了碎银的掌柜,找了余钱放入袋子里,递到书生手中,富态大圆脸笑呵呵的摸了摸须尖。
a a a a “公子啊,这县姓崔的可不少,这让我如何回答。”
a a a a 陆良生点点头,这倒也是,一城之中同姓着少则数十,多则百人,何况又非那种罕见姓氏,正要从内堂出来的伙计手中接过几包点心,忽然想到那日城隍周瑜说了老来得子的一句。
a a a a 便是又朝那掌柜问道“那城中可有一位老来得子的崔姓人家?”
a a a a 崔姓兼一个老来得子,范围自然缩小许多,掌柜放下账簿皱着眉想着时,一旁提着点心的伙计凑上来,小声说道。
a a a a “掌柜的,是有这么一户人家,还常来咱们店里买点心。”
a a a a 一提点,圆脸掌柜顿时也想起来,朝陆良生点头。
a a a a “公子,确实有一家,那家是鼓城县搬来的,家境殷实,时常来我铺上光顾,说起来,崔公五十才得一子,那也算一件稀罕事了。”
a a a a “掌柜可否告知,那崔家坐落城中何处?”
a a a a “不行不行,我乃生意人,不能说老主顾虚实,公子要问,还是去别处。”
a a a a “呵呵,那打扰了。”
a a a a 陆良生也不生气,这个生意人对主顾住址保密,反而是一件好事,接过点心,拱了拱手告辞离开。
a a a a 高陵县紧挨长安,人口兴盛,街巷交织要比富水县大了不知多少,高高低低的楼舍挂着旗幡的酒肆茶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