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1 / 2)

宋缔 我欲乘风归 198 字 2020-09-16

赵祯从未想过要一直把持大宋的权柄直到死去,他辅助赵旭登基称帝何尝不是在帮助自己摆脱牢笼?

赵祯的眼光早已不再局限于大宋,相反他看的更远,他是基于整个世界的大环境来发现问题。

大宋现在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甚至是这个时代的超级大国,而作为超级大国,就要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之前的汉家思想较为保守,无论是强汉还是盛唐,在影响力方面还只是停留在了对周边国家的影响,甚至是产生了一种“天朝上国不屑于蛮夷计较”的想法。

但在赵祯看来就是大错特错,越是强大的国家越要对这个世界产生影响,当然应该产生积极和有力的影响,而这些积极影响都是对大宋来说的。

至于对待别的王朝是否是积极影响就说不定了,赵祯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只有附和所有人的利益才算是最终利益,而别国的争端出现,也必定会给大宋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赵祯在放下笔墨之后,三才便接过,往常都会由专司的宦官把旨意传递给中枢,但这一次三才决定自己亲自走一遭。

而在三才走后,赵祯却看到了来自遥远西方使团的报告,晏殊已经率领队伍抵达港口了,按照时间推算,不出意外他已经接到了年幼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

使团在上岸刚刚上岸的时候就已经命人把消息传递回来,在这个时代如此遥远的信息传递需要三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对于神圣罗马帝国,赵祯是不想过多的干涉,但现在正处于神圣罗马帝国和天主教廷的对抗时期,若是在这个关键节点自己不搀和进去,以后想要涉足其中怕是会更加困难。

赵祯帮助法兰克尼亚王朝,帮助亨利三世其实就是为了让神圣罗马帝国的皇权和教权的冲突更进一步。

同时也能给塞尔柱王朝释放一点压力,这看似说不通的事情却有着赵祯身为大宋君王的自己考量。

神圣罗马帝国无疑是强大的,帝国虽然改朝换代数次,但却有着近千年的历史,若不是那个西方的“矮子”最后自己想当皇帝,勒令弗朗茨二世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尊号,仅保留奥地利帝国皇帝称号,神圣罗马帝国还会存在更久。

对于西方赵祯其实并没有好感,曾经在后世见识过西方的厚颜无耻,也见识过他们的强盗逻辑,更多的是瞧见他们对华夏的抹黑和侮辱。

所以从一开始赵祯对西方世界就没有好感,无论是哪个西方国家都一样。

当然现在也不是神圣罗马帝国一家独大,同样这个帝国还保留着分封制,这在赵祯看来才是最“完美”的地方。

这样的制度让神圣罗马帝国的统一性和团结性大打折扣,分封制最容易的便是各个击破,结成统一战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也是为何塞尔柱帝国并不畏惧神圣罗马帝国的原因,而神圣罗马帝国所谓的十字军东征只不过是一场闹剧而已,他们真正的目的在于拜占庭帝国。

当然不可否认他们还要夺回自己的圣地耶路撒冷,这片原本被阿巴斯王朝占领的土地随着它的衰落而回到了以犹太人的手中。

西方乱局已现,赵祯若是不能把握机会实在是错失良机,在战争之中,贸易便成为了各方最为需要的东西。

大宋的许多东西都成为了一种必需品,而塞尔驻帝国占据了贸易通道上的必经之路,图格鲁克还没有愚蠢到把神圣罗马帝国逼急了的程度,所以大宋的商队可以不断的过往塞尔柱帝国。

但这样也成为了塞尔柱帝国的“摇钱树”他们需要的就是大宋的商队,商队越多他们收到的税收便越多。

而即便是失去的土地依旧是无关痛痒的一件事,毕竟那些土地大多不是塞尔柱帝国的重镇,只不过是原本阿巴斯王朝遗留下的土地而已。

根本就没有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