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二百八十三章 海啸席卷(1 / 2)

宋缔 我欲乘风归 2298 字 2020-05-26

对于赵祯来,眼下大宋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对付吐蕃不能操之过急,一役而灭国的事情在别的地方好,但在吐蕃高原上却不现实。

至于东城豪门……他们在赵祯眼中也是半边身子入土,现如今以过去了一个月,但官营买卖和蔡记依旧没有抬升物价的迹象,利国监在不断的向他们输送商品,大宋的市场基本已经稳定。

如此一来东城豪门花费巨大贷款买下的货物只能扔在库房中蒙尘,即便是拿出来卖,也远远解决不了问题,何况这段时间官营买卖和蔡记又降了一次价,使得东城豪门手中的货物再次高出了市场价格。

以市场价格卖他们亏本,不以市场价格卖他们的资金压力巨大。

这是一个死循环,也是一个无解的办法,在经济学中的懵懂,使得他们向钱庄借贷成为致命的错误。

这盘棋已经到了死棋的地步,无论怎么盘桓也没有空间和余地,有的只是静静地挣扎,悄悄的“死亡”。

东城豪门之中绝大多数的家族已经把一切都押在了上一次官营买卖和蔡记的降价中,在他们看来这已经是亏本买卖,坚持不了多久。

但事实证明他们错了,而且错的离谱,官营买卖和蔡记不光没有亏本还坚持卖了半个月,在半个月后再次降价一些,虽然力度不大,但却是给了东城豪门所有信誓旦旦准备翻盘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这耳光打的响亮!打的透彻!打的赵祯舒坦无比!

即便是到了现在,官营买卖和蔡记还有利润空间,因为蒸汽机已经在他们的工厂中大力普及,而且技术先进,更多的劳动力被解放出来。

相比之下,东城豪门的那些商号所下辖的工厂便几乎停滞不前,他们还在用自己原本的经验来做推断的依据。

官营买卖走的是销量,他们刻意把一些东西的价格压低,然后让这些东西在大宋普及,成为日常使用的消耗品,或是必需品。

这才是占据市场的聪明之举,也是东城豪门始料未及的开始。

走量便是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别看东西卖的便宜了,可销量的激增几乎使得官营买卖和蔡记的货物刚刚上架就被热情的百姓抢购一空。

当然,也被兴奋的商贾抢购一空,只要是蔡记和官营买卖的货物,总是抢手,一旦到霖方上去,立刻就会脱销。

大宋的经济就是一个循环,市场越繁荣,百姓们的收入便越高,百姓们的收入越高,便越能带动市场。

这是一种良性循环,也是赵祯努力打造的一种模式。

谁也不会知道赵祯当初便已经准备好了今日的布局,或者这是因为赵祯掌握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同时也明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些都是没人知道的未来,而赵祯已经看破了这一切,他经历过那个时代,经历过经济繁荣的后世,所以他可以把握先机,制敌先胜。

这段时间赵祯最要紧的事情就是离开神都城,他已经预感到即将有一大堆的人会上疏或是请奏。

东城豪门是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他们不光是在经济上相互勾连,在政治上同样如此。

其中甚至不乏一些老臣,王家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王雍以及自己和王冲两家作为赔罪保全了王素一脉,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一次成功的劝。

赵祯放过王家可以,但却不可能放过其他的东城豪门,这其中有波府,有石家,他们两家都有功臣在朝堂之郑

杨怀玉和石元孙在某种程度上来都是赵祯不好拒绝的人,他们有功于国,这时候入宫项,便是认罪,赵祯都担心自己心软。

一个月,只是一个月的时间这些赌上一切向钱庄借贷的家族就已经发现了不对劲,同时也发现了巨大的债务危机。

他们几乎把借款全部用作购买官营买卖或是蔡记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