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风云暗涌(1 / 2)

秋日的清晨,紫禁城在朦胧晨雾的笼罩下显得格外静谧,殿堂之间一片寂然,偶尔回响着侍从低声行走的脚步声。张宇缓步走入御书房,身后跟随的侍卫默默为他打开殿门,一如往常。然而此时,他心中却远没有外表这般平静。新政推行已有时日,各地税改和民生政策初见成效,然而朝中却依旧暗潮涌动,顽固派的反对声此起彼伏,张宇对此深感不安。

沈清言早已站在书房中等候多时,他一见张宇进门便立刻上前行礼,神色中带着几分冷静与笃定。“陛下,东南粮仓的储备情况已有所稳定。今年秋粮丰收,国库逐渐充盈,若再无大变,国力必将逐步增强。”

张宇听闻此言,心中略感宽慰,脸上却依旧带着几分思索之意,缓缓踱步至窗前,注视着窗外秋意渐浓的景色。“国库渐丰,但仅靠节约仍不够强盛。若要富国强兵,还需让商贸活跃,逐步带动国力发展。”

沈清言闻言点头,认真思索道:“陛下所言极是。臣已在多地试行税改,尤其针对商贾征税有所改革,增加鼓励政策。若施行得当,不仅能推动经济,也能有效减轻百姓负担。”他顿了顿,继续道,“如今国库稍有盈余,或可进一步加大投入,以稳定民心。”

张宇沉思片刻,微微点头,表示认同。但他眉头微蹙,语气也带上了几分冷意:“顽固派的反对声此起彼伏,改革推行不能过于急切,以免加剧他们的反扑。”

沈清言略显担忧地望向张宇,稍微俯身,低声道:“陛下所虑极是。近日民间盛传几位老臣有意通过诗文抨击新政,颇有煽动舆论之意。若百姓被其误导,对朝廷的信任可能会受损。”

张宇冷哼一声,眉间闪过一丝怒意,声音沉稳但透出一股决断力:“顽固派目光短浅,不顾江山社稷,只顾眼前小利。如此之人,若不能约束自身,朕必定严惩!”

“陛下英明。”沈清言深表赞同,继续提议道:“臣建议,若能在民间通过戏剧、书院等形式宣扬朝廷的善政与新政之利,便可有效赢得民心,使顽固派的谗言不攻自破。”

张宇的眉头逐渐舒展,露出赞许的笑意。“此法甚好!立即着手安排,命各地文人编排宣扬新政的戏文和书册,让百姓耳闻目染,感受到朝廷的诚意。”

沈清言点头答应,脸上露出一丝坚定的神情。这不仅是一次安抚民心的举措,更是对顽固派的一次强有力的反击。对方若要通过文人骚客发动民间舆论,他们就必须抢先一步,用朝廷的声音占领民间话语权。

正在此时,一名侍卫匆匆走进御书房,低声禀报道:“陛下,太后有请。”

张宇微微皱眉,心头掠过一丝不安。自新政推行以来,太后对于他的种种决定已经多有不满,而这次突然召见,恐怕又要在新政一事上有所异议。

“告知太后,朕即刻前往。”张宇缓缓答道,面上平静无波。

沈清言见状,神色微凝,忍不住低声提醒道:“陛下,太后近来对新政多有异议,此次召见恐怕意在施压。陛下还需谨慎应对。”

张宇点头,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低语道:“朕明白。无论阻力如何,朕始终以江山社稷为重。”

片刻后,张宇来到太后寝宫。刚入殿,便见太后正端坐于屏风前,一身端庄华贵的装束,却难掩脸上透出的不悦之色。张宇上前行礼后,太后微微颔首,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陛下,近日关于新政的传闻甚嚣尘上,你可知晓?”

张宇微微一笑,语气平静地答道:“儿臣知晓。只是,改革之初,难免会遭遇阻力,儿臣会逐步化解。”

太后冷哼一声,眼中带着几分审视,“陛下自登基以来,频频推行新政,固然是为了江山长久。但你可知,凡事过犹不及,若因此激怒朝臣,甚至引发民怨,岂非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