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孙资“流放”(2 / 3)

书写字的女子数人,任命为女尚书,授权她们处理百官奏表。

廷尉高柔劝道:“《周礼》云:天子后妃编制为一百二十人已经极为盛大。如今后宫人数远超这个数目,陛下的子嗣不能昌盛的原因,恐怕就在于此。

“臣以为,可以简选其中贤淑以备内宫之数,其他就遣返回家,这样陛下便可养精蓄锐,专静为宝。如此,多子多福的征兆或可出现。”

曹叡听了很是感动,但不从。

不过他却有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在这之后,他开始筹划在宗室中收几个养子。

之后,散骑常侍王肃、中护军蒋济、少府杨阜、太史令高堂隆等人多有上疏。

总之就是围绕着修建宫殿和沉迷后宫一事,巴拉巴拉一大堆。

曹叡均深以为可,皆不从。

这段日子的勤政终究是心血来潮,自从中书令、中书监的位子空缺后,他几乎是和庙堂群臣直面交流。

对此他深有感悟,总结起来就两个字:糟心!

于是他决定重新把中书台提起来,形成他和群臣之间的一道屏障。

不过这次他的选人却是慎重了许多。

庙堂中有人推荐中护军蒋济和少府杨阜。

曹叡首先排除了蒋济,原因是蒋济在外也有不少流言蜚语,虽然曹叡倒不在意他是否真的收了贿赂,但总归这样有污点的人,还是别弄进来了。

至于杨阜……

此人太刚了!

他不仅连曹叡穿什么衣服都要管,甚至在一次直谏时语气冒犯了些,惹得曹叡不悦,杨阜竟扬言他已准备好的棺材,随时可沐浴更衣,等待诛杀。

曹叡虽然很敬重他,但却不想自讨没趣。

最终在一番深思熟虑后,曹叡定下了人选。

太史令高堂隆迁中书令。

中书侍郎王基迁中书监。

高堂隆虽然也是直臣,但他是曹叡东宫潜邸之臣,关系亲密。

选王基则是因为,他入朝以来一直在中书台工作,有他辅佐高堂隆可以让中书台的工作尽快步入正轨。

当然,王基的才能曹叡是认可的。

王基兵事更优,高堂隆内政更良,二人可相辅相成。

三月,郭太后薨,谥号文德皇后。

四月,蜀汉蒋琬为大将军,录尚书事,总揽汉国朝政。

曹叡终于开始躺平....

..........

高柳塞北约三百余里,弹汗山。

当年,一统鲜卑各部的一代人杰檀石槐正是在此处建立了鲜卑王庭。

曾经盛极一时的檀石槐组成诸部军政联合体,东、中、西三部各置大人率领。其势力“东西一万四千多余里,南北七千余里”,尽有匈奴故地。

如今的弹汗山有了新的主人。

轲比能坐在一张硕大的胡榻前沿,手中拿着一把出鞘的胡刀,目光流转。

“大人,他们到了。”

轲比能抬头看了一眼进帐禀报的鲜卑兵,默默收刀归鞘,“请他们进来。”

很快,在鲜卑兵的指引下,帐内进来两人,看打扮亦是鲜卑人,只是衣装上的某些装饰与大帐内的鲜卑人有些许不同。

轲比能随即审视着较为年轻的那位,他乃是白部鲜卑首领莫护跋,轲比能也是和他初次相见。

莫护跋头戴着步摇冠,他走进来时头顶的“金步摇”随着摆动,金光闪闪,美观异常。

据说,北方的中原人很流行戴这种所谓的步摇冠。

莫护跋甚是喜爱,自己也做了一顶,整日戴在头上。

鲜卑人见到莫护跋都称呼他为“步摇”,实际上只有鲜卑人这么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