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不孝”的开始(3 / 5)

路远的水杯,他就想着,水杯能自己飞过来就好了,他的意念就扫了过去,嘿,这水杯真就过来了,一口喝了,回去,过来,意念的新用法,

哈哈哈……那能收珠子里不,试试,嘿,可以,出来,进去,反复的玩了好一会,刘光福感觉脑袋有点沉,不好,有点过量了,又双叒叕的晕过去了。

上学了,刘光福突然发现,他与同学玩不到一起了,就像一个人站在10层楼上看着地面的人,那种感觉实在是太别扭了。

他决定去看书,老师的课他听够了,全会,一点新意没有。背起书包,走人。请假?那是不可能的,矮小的围墙,在他这个百脉俱通的人面前,就像跨过一块砖。

记得好像有国家图书馆,走起!好容易到了,不让进,必须要有工作证 ,学生证还得是大学的。姥姥,那我不进去了还不行吗?岁数小没人权啊。

新华书店,卖书的地不会有歧视吧。进书店,先问可以看看吗,可以啊,那就先从工具书看起,5分钟一本,一口气三个小时,就是这个速度,工作人员的态度是真好,一点都没有不耐烦。眼睛有点酸,

今天就到这吧,刘光福刚一想,一回头,后面站着一位大概40多岁中年人,头发背着,一身笔挺的中山装,口袋上还插着钢笔,带着一副黑框眼镜,看着就是文化人。

“小伙子,我刚才看你看的书有点杂啊,说文解字 康熙词典这些就算了,那些外语,英语的,法语的,德语的,鹅语的,你都能看懂吗?”

“你说那些啊,我看着玩的,嘻嘻”。

这时候,这中年人一串英语的自我介绍就说了出来,原来这人是这书店的主任,叫任辉兵。下意识的,刘光福就进行了回应。刘光福尴尬了,他完全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也不知道如何应对。

但他倒是不惧这种情况,解放前,在他们前面的胡同住过一对加拿大夫妻,据说是记者,住了好几年,两口子没孩子,特别喜欢小孩,凡是有小孩路过,都愿意给糖吃,所以小孩子们都愿意与这两口子交往,

即使家里人说他们都是鬼,爱吃小孩子,也没有吓住这帮孩子。刘光福那时候是最得这两口子喜欢的孩子之一,经常回家说几句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啥意思的外语,

据说这两口子回国的时候,领养了好几个中国孩子,一起都给带回国了。

这中年人笑着跟刘光福说道,“小伙子,别担心,我真的是这家店的主任,我看你跨着书包,知道你是个学生,又看你看了这么多书,就过来跟你聊聊,觉得你的外语水平应该不错,你有没有兴趣,参与我们这边的翻译工作,当然我们是付费的。”

继续阅读

“我才初一,你能放心?”

“那咱们试试,如果行,今天就开始,你说怎么样啊。”

“行啊,我可是没上学就学过外语的天才,嘻嘻嘻。”

“哦,你还是小天才啊,能说说怎么回事吗?”

于是刘光福就把那对加拿大夫妻的事情说了,并且自吹自擂的夸大了一通,这中年人就笑着听着,他是真的见过神童的,听刘光福的话也不以为意,因为刘光福这样的根本不那么稀奇。

两个人进入书店的办公室,任主任给刘光福倒了一杯水,请他坐在木质沙发上,于是让人拿来了一张法文的报纸,对着刘光福说道“你把头版这篇社论翻译一下。”

刘光福扯过一张纸,拿着一只铅笔就一点都不客气的在纸上写了起来,“字写的有点磕碜,不过还能看”。任主任的评价让刘光福脸红了一下,不过没事,谁让咱们这主角脸皮厚那。

很快的,刘光福就把头版那篇社论给翻译出来了。任主任从旁边那个屋里喊了一个人过来,让那人看看翻译的正确性。那人那眼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