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阿拉伯数字,说明这是明代以后的古铜镜,艺术价值不是很高呀!”沈世杰忍不住说道。
据他对古铜镜的了解,先秦铜镜最有创造性,汉代铜镜最为抽象,唐代铜镜最为华丽,宋辽铜镜典故性加强,明代以后的铜镜艺术性大大降低而民俗性却更强了。
“但这是一面银背,还是值点钱的。”楚健笑道。
“银背?不是古铜镜吗?”顾嘉辉一头雾水地问道。
楚健解释:“古铜镜有银背、铅背、青绿背、黑漆背之分。”
“古代的铜镜传于今日的,均是出土的文物。所谓出土文物,不是指兵荒变乱的流落地中,大致都是墓中的殉葬之物。
古代,墓葬必用水银,因此今日出土的铜镜必均受有水银的染变。”
顾嘉辉忽然懂了。
“也就是说,受到了水银染变的古铜镜,就是银背?”
沈世杰翻了下白眼:“照你这么说,几乎所有古铜镜都是银背了呀!银背,肯定不是你理解的那样。”
楚健笑道:“因铜质的优劣及水银的强弱,它的水银色也自不相同,有银色的、有铅色的等等。”
他表示,铜镜的质地晶莹,又先得水银沾染,年久入骨,满背水银,千古亮白,称为银背。
“如果先受血水秽污、再受水银侵入,其铜质复杂,则色如铅,年远色滞,称为铅背;还有半水银半青绿朱砂堆的,先受血肉秽腐,其半日久酿成青绿,其半净者,乃染水银,故一镜之背二色间杂也。”
这样解释,顾嘉辉完全明白了。
“所以说,银背的古铜镜是最值钱的。”
楚健微微摇头:“也不能这么说,铜镜以银背为上品,铅背次之,青绿又次之。但如果铅背埋土年远,遂变纯黑,谓之黑漆背,此价尤其高,但这种颜色也较易伪作。”
这一面明代的古铜镜,几十万还是不成问题的。
明清两代的古铜镜确实没那么值钱,如果是唐镜,过百万是妥妥的。
这时候,旁边传来两个人的对话,吸引了楚健他们的注意。
“老板,这真是我在国外高价买的,很值钱,不信的话,你查一查。现在,我急用钱,只要两百万。”一位青年拉扯着一位身穿西装的中年男子。
青年叫刘奕欢,他确实是一位海归的人士,从小就在国外长大。
回到国内后,他发现现在国内收藏热,不管有钱没钱,都喜欢玩收藏,上至超级富豪,下至平民老百姓。
于是,他心念一动,就想出了一个主意。
靠着自己海归的身份,杜撰一些故事,低价弄来一些赝品,然后说是自己从国外掏出来的。
凭着这一手,他已经挣了好几千万。
有时候他觉得,国内的人真是人傻钱多。
他到这里已经踩点了好几天,好不容易逮住了一个目标,钱多,还没有鉴定能力。这种人,就是他最理想的“客户”。
于是,就有了刚才的一幕。
然而,这一次他明显是碰到了对手。
眼前的中年人钱多是事实,不懂鉴定也是事实。可是,人家从来不傻。他本身就是草根出身,打滚到现在的身家地位,就没那么容易随便相信人。
他看古董是看不准,但看人能看准。
一看这个青年,就知道通篇糊话。这种故事,糊弄谁呢?
他似笑非笑地说道:“孩子,你这种演技,还是回去再学学吧!”
说完,就不再理会青年,转身离开。
楚健他们看去,那是盒装的佛经,有二十多卷,从制作的材料来看,非同小可。
“我们能看看吗?”楚健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