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即政治。
战场的调兵遣将一方面要针对敌人,另一方面也要提防内部的敌人。
所以在内部和外部的双重隐患下,如何安排将领与官员就变得十分重要。
吕布的兵力并不多,但部队的战斗力很强,尤其是在正面交锋的情况下,吕布带着八健将冲锋,想想就让人心里打怵。
吕布兵力大概在六万左右,徐州地区也不比幽州和冀州那般大,九州之中徐州算是面积比较小的一州。不过这里的物产和人口却很大,毕竟是中原地区。
因为有吕布的存在的,所以袁尚正面携带的将领就不能太少,不然的话打不过吕布,正面战场容易形成溃退,那样的话很危险。好在袁尚现在有身为客卿的赵云,有这位猛将的存在,至少在阻击吕布时不至于捉襟见肘。但是只凭借赵云肯定是敌不过吕布的,肯定还需要颜良、文丑。若是以这三人能正面阻击吕布,就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不过排兵布阵,战场算计筹谋,袁尚自认为是强于吕布的。毕竟吕布只有一个说得过去的谋士,陈宫。而袁尚这边除了自己以外,还有贾诩和许攸。
只不过又有一个问题,一旦贾诩和许攸同时在自己身边,到底是一加一大于二,还是一加一小于一?
以许攸之性情恐怕做不到包容贾诩,而以绝对的智谋来说,许攸却不及贾诩。所以袁尚认为这二人只能带一个。
那么带哪一个随征呢?
袁尚肯定是选择带贾诩,因为许攸还有另外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待在袁绍身边,替自己稳住袁绍和替自己进言。无论这进言是谗言还是忠言,袁尚需要一个得袁绍绝对信任之人在袁绍身边,防止袁尚在攻打吕布时,有别人,尤其是袁谭乱了袁绍的心智,搞出来什么召回袁尚的事情来!
袁尚可不想重蹈很多将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覆辙。因此许攸继续留在邺城内辅佐袁绍,主持大局,变得尤为重要!甚至比在军前替自己出谋划策更为重要!
袁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许攸,许攸眨眨三角眼开始盘算这件事。
首先,许攸比谁都了解袁绍,他也怕自己不在,袁绍听信小人之言搞出乱七八糟的事情来。只有自己留在邺城最安心。另外随军出征吕布,一来旅途劳顿,十分辛苦还伴有风险,二来袁尚本身就智谋无双,本就在许攸之上,这点许攸在攻打幽州时是见识过和认同的。所以与其随军出征,许攸还不如舒舒服服的待在邺城,守在袁绍身边,拍拍马屁,进进谗言就好。这么一来既安全,又轻松,还能时刻防备袁谭进谗言。
所以许攸最终同意了袁尚的提议,自己留下来镇守邺城。
袁尚对荀谌也有重用,这一点上荀谌自己的想法也和袁尚大体一致。荀谌希望自己同兄长荀彧一同去许昌!
首先,从礼节上,曹操多次派遣使者前来,袁绍这边一直没有回访表示敬意。荀彧身为尚书令来了,那么袁尚也得派遣河北的重臣荀谌回访才合乎外交礼节。
其次,荀谌是袁尚的心腹,由他去向曹操言明合力讨伐袁术之事,可以说是阐明了袁绍一方的诚意。而不再是之前的推诿扯皮。荀谌这次去就是代表袁绍一方进行结盟的。这个事情非荀谌不能胜任!
再者,曹操方面的战局,荀谌亲自前往,可以获得第一手消息,再通过荀氏一族的关系网提供给袁尚。即便曹操有所防备,但是曹军动向这些基本消息自然也不能向同为盟军的袁军进行隐瞒。除非曹操已经获得对袁术战争的胜利,转而想暗算袁尚。
袁尚肯定了荀谌的思路,认为他能亲力亲为结盟之事,且在一线掌控曹军和袁术战局的动向,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袁尚说道:“只不过荀谌先生深入前线,无论是敌军袁术还是环伺周围的曹操智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