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若是这样的话……”
朱棣忽然有些纳闷。
富宋这二字可是史官记载下来的。
而临安在记载中,也是家家有余粮,户户皆安康的局面。
若朝廷真的没事收割一波的话,临安百姓又哪来的余粮?
他将自己的疑惑表达出来之后,一时间天幕外绝大部分人也有些纳闷了。
按理来说,史官的记载应该是没问题的。
“且即便是金人编撰的史书上,也同样说明了大宋的富饶,他们总不会替自己的藩属国掩饰吧?”
看到藩属国三个字,赵匡胤脑门上不由得有青筋浮现。
但同时,他也一样的好奇。
朱棣说的有鼻子有眼,也由不得他不奇怪。
这样的记载,这样的史书,可就跟天幕上的画面有所冲突了。
从画面中来看,不说民不聊生,至少是称不上有钱的程度。
尤其是朝廷刚刚强征过岁贡之后,还能吃得起饭的百姓都是少数!
要么史书有问题,要么就是……
就在无数人心中思量之际,画面支离破碎。
朝堂上的无数官员浮现在其中。
“岁贡凑齐了?”
“凑齐了。”
“百姓如何了?”
“绝大部分百姓都心甘情愿上交赋税,替朝廷凑足岁贡好换得和平。”
“绝大部分?”
“不识大体的,也是少数,但在下面官员的耐心劝说下,他们还是献出了自己的全部家产。”
……
“所以你的意思是,临安百姓为了接下来的岁贡,贫困了不少?”
“是,但大体上,日子还是能过得下去。”
“那也不成,相爷心善,见不得穷人,难道你不知道?”
“那……”
“换一批不穷的人来,临安可不是猫猫狗狗都有资格住的。”
……
“回禀圣上,临安百姓颇为识大体,知晓朝廷要以岁贡换取和平,每个人都心甘情愿的献出了自己的家产。”
“哦?”
“请圣上放心,百姓富饶,凑足岁贡之后,也依旧不影响临安的繁华。”
“不错,看来在朕的治理下,百姓的生活好了许多。”
“圣上乃是千古明君,能够在圣上治下,也合该是百姓三世修来的福分!”
……
“嚷嚷着要告御状的刁民,处理干净了吗?”
“放心吧,这事咱们做多少次了,手熟着呢,不会有遗漏的。”
“迁徙的呢?明年的肥羊也要提前准备好,万一圣上突发兴致想看,可不能给他看到个无人的临安。”
“安排妥当了,临安依旧繁华热闹,也就是换了批人罢了。”
“那便好,这是赏钱,喝酒去吧,记得离金人远些。”
“多谢大人。”
……
你一言我一语之下,临安百姓的命运便被定了下来。
听着这些人堂而皇之的话,别说赵匡胤,古往今来绝大部分皇帝都绷不住了。
老朱狐疑的瞥了眼身后。
“你们不会也是这般糊弄咱的吧?”
话音落下,百官瑟瑟发抖。
陛下,谁敢这么糊弄你啊!
也就在大宋,在赵构那糊涂蛋的治下那些官员敢这么干。
换做你洪武爷的治下,但凡有个漏网的百姓头顶大诰来到京师,敲响那鸣冤鼓。
就这案件的重大程度来说,估摸着明日天不亮,无数官员及其九族的皮便能挂满整个京师。
见无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