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太空望远镜,是观测宇宙的最佳手段之一。
尽管地表上可以建设更大型的天文望远镜或者阵列,比方说这年头已经完工的天眼FAST。
但这些放在地表上的射电望远镜,其用途比起观测宇宙,更像是一个大号的收音机天线,用来接收来自宇宙的各种无线电信号。
用它们来捕捉个脉冲星释放的信号还成,这要是想监视,怕不是有点困难。
一般来说,只有在远离海蓝星的外太空工作,才能不受大气的干扰,拍出清晰度极高的星空图像。
哈勃望远镜就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太空望远镜。
很多美轮美奂的行星、星系照片,比如第一张木星的彩色照片、5000光年外的欧米伽星云、3亿光年外的环星系,都是它的杰作。
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就是哈勃望远镜的继任者。
按照原计划,这玩意应该在2007年升空,替代90年就上天了的老哈勃。
不过韦伯的研发难度有那么亿点点大,进度十分缓慢,动不动就跳票。
比如巨大的主镜面,由18块金属铍制成的六边形镜面组合而成。
为了增强红外线反射能力,并保持镜面的光泽和稳定性,这些镜子表面还进行了镀金处理,且厚度仅为700个原子厚度。
所以光是制造和打磨镜面,就花了足足6年时间。
其他搭载的设备也同样,因为要求过高导致韦伯的开发周期,一个不小心就从2007年拖到了现在的2019年。
按照邱睿前世的记忆,这玩意最后好像直到2021年,才从白旗国在南米洲圭亚那境内的发射基地升空。
属实是鸽王之王了。
可怜的老哈勃因此被延迟了14年才退休,关键还没有多余的奖金拿,怎一个惨字了得。
超长的研发周期,带来的可不仅仅是精益求精,同时还有项目经费的严重超标。
韦伯太空望远镜计划,是老米联合了欧洲和枫叶国的数十个国家、二百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开发的,原本计划5个亿米刀。
但是因为研发难度大、耗费时间长,一个不小心就干到了接近100个亿米刀。
因此这玩意的完整外号,其实应该叫做“百亿鸽王”,听着就狂拽酷炫。
贵是真滴贵,慢也是真滴慢,但这玩意性能那是相当没得说。
韦伯的18块镜子,总尺寸是哈勃的6倍,探测范围要大得多。
同时韦伯还有更高的红外分辨率和灵敏度,能观测到更暗的物体,在这方面的能力是哈勃的100倍。
其实从技术角度分析,韦伯并不能简单被看成是哈勃的升级版。
毕竟哈勃观测的是可见光到近红外光波段,而韦伯观测的是近红外到中红外波长光段。
这就造成了哈勃可以被放到距离地表559公里的近地轨道上,只要是在大气层之外就可以满足观测条件。
但韦伯这种完全接受红外线的,造成了技术难度的成倍提高。
所谓的红外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被简单看作是热辐射。
只要是有温度的物体,就会产生红外线辐射。
这也是夜视仪的基本成像原理。
因此韦伯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超大号的夜视仪。
红外线还有个特点,即衰减慢、穿透力强,这也是为什么夕阳和朝阳都是红彤彤的。
制造韦伯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观察宇宙诞生初期产生的图像,分析更遥远更古老宇宙发出的信息。
那些数十亿年前诞生的光源,都是穿透了大量的其他星系和宇宙尘埃,才能抵达太阳系附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