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神奇的对话(1 / 4)

经过数日来风餐露宿、舟车劳顿的连续奔波,年事已高且身体本就孱弱的孙承宗,这位已然七十六岁高龄的老人,此刻看上去满脸倦容,身形也显得有些佝偻。他那原本挺直的脊梁,似乎在这漫长而艰辛的旅程中被压弯了些许;曾经明亮有神的双眼,如今也布满了血丝,透露出深深的疲惫与沧桑。然而,尽管如此,从他坚定的眼神和紧抿的双唇间,仍能感受到一股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他内心深处那份对国家、对民族的执着与热爱。

一路上他都在思索,皇帝陛下此时召他进京,是为了何事,不出意外还是辽东,难道女真鞑子又打过来了,想到这里,忧心忡忡,顾不得身体的疲惫。不停的让车夫加速。

锦衣卫百户黄培,看着眼前佝偻着身子一直在催促着车夫加速的孙承宗,带着笑意说道:“孙大人,不必那么赶,朝廷没有出什么事,陛下只是召见你,询问一些事情而已。”

孙承宗听闻这话,长出了一口气,“多谢黄百户告知,”

黄培连忙拱手说道:“孙大人,卑职提醒你一下,陛下前段时间昏厥了好几天,醒来便不记得以前的事情了,而且性情也有一点改变,经常说一些让人听不懂的话,但是陛下也不经常动怒了。”

孙承宗听闻一惊,“陛下,现在怎么样?”

“陛下现在很好,不过朝臣就很头疼,”于是黄培将国债认购书的事情向孙承宗讲述了一遍,孙承宗听完后,一脸崇敬的说道:“陛下大才啊,如此一来朝廷的财政就能运转了,加在百姓身上的税赋也可以减免一些了。”

黄培点点头,随即说道:“陛下曾经说过,国库空虚只是暂时缓解了,一众大臣,现在每天都盼着时间能过的快一些,好尽快把他们手上的认购书换回银子来,”

孙承宗哼的一声,“一群贪官污吏,陛下为何不整治他们。”

黄培两手一摊,耸耸肩,“这个就不是我能知道的了”

也许是的得知了,朝廷并没有发生多大的事,也是和黄培一路上都在聊天,孙承宗好像卸掉了压力,也不着急着赶路了,队伍不疾不徐向着京师走着,直到看到顺天府高耸的城墙,苍劲的安定门三个字,他们到京师了。

兵部尚书杨嗣昌,收到消息,便带着几个随从,在安定门前,等候着孙承宗的到来。直到远远的看到孙承宗等人的马车到来。

随着车夫的一声喝斥,“吁”,马车缓缓的停在杨嗣昌的跟前,杨嗣昌赶忙向着自己的前辈见礼,“杨嗣昌见过孙太傅,”

孙承宗连忙躬身行礼,“杨大人,客气了,多谢杨大人前来接待。”

“这是陛下的旨意,下官只是遵旨行事而已,孙大人这边请,今天就委屈孙太傅在驿馆内休息一晚,明早面圣。”

“好的,有劳杨大人了”

孙承宗在驿馆住下,传旨太监和锦衣卫回宫交旨。杨嗣昌给孙承宗留了两个使唤的随从,也离开了。

孙承宗站在驿馆二楼的窗台前,看着街道上的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不经意有种时过境迁的感觉,七年时间眨眼就过了,而自己也已经七十六了,不知道还能不能为陛下效力?

此时的朱由检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正在御花园里,做着什么东西,只见亭子里堆满各式各样的竹筒,还有一些长长的线条。

竹筒里面放着一个薄薄的铁片,用线缠绕着,穿过竹筒底部的小孔。和另一个同样放着铁片的竹筒用丝线连接在一起。看到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朱由检拿起竹筒,递给朱微娖,“微娖,你拿着这个竹筒,去假山的后面,把竹筒放在耳边。”

朱微娖不明所以的拿起竹筒,朝着假山那边慢慢走去,然后走到假山的背面,把竹筒贴在了耳边,这时竹筒里传出来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