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把汉那吉要要投奔大明的原因朱载坖还是十分能够理解的,在宣大后续的奏疏中也得到了体现。
把汉那吉可是北虏的重要人物,得知他的请降,无论是曹邦辅还是马芳,立即赶往平虏卫亲自接见把汉那吉,弄清楚事情的情况。
据把汉那吉的说法,他之所以投奔大明,是因为俺答夺其新妇,故而投奔大明。
宣大的第一份奏疏上也是这么奏称的,曹邦辅奏称:今有虏酋俺答亲孙把汗那吉率妻奴八人来降,称是伊祖夺其新妇,以此抱愤而逃,投向中国。
但是这个说法,内阁一帮老狐狸根本不相信,李春芳当即以内阁的名义严令曹邦辅等人,详加查探,务要探得真情,具本上奏。
李春芳他们根本不相信这个理由,要求曹邦辅等人一定要探得真情,详细向内阁奏报,作为决策的参考。
马芳由于长期在蒙古生活过,精通蒙语,而且和俺答也熟悉,在蒙古人中也颇有威望,所以承担了这项重任。
经过马芳和把汉那吉的深入交流,他投奔大明的直接原因,确实是这个,据马芳和曹邦辅的上奏称:把汉那吉乃是由其祖母伊克哈屯抚养长大的,替其定下歹慎的女儿,名号比吉,是俺答女婿的女儿,过门已经六年。那吉复寻下兀慎家达子取兔扯金的女,要娶间,俺答将阿尔秃厮定下不知达名家女强娶为妻。彼家生气构怨,俺答却将那吉原寻下取兔扯金的女与了阿尔秃厮。
把汉那吉因而生怨,于是投奔大明。
对于把汉那吉的这个说法,李春芳等人认为,这只是他投奔大明的导火索罢了,若是仅仅因为这事,在蒙古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蒙古又不是大明,哪里有那么多的的纲常节义,所以李春芳等人要求曹邦辅继续询问,务必要探知真情,尤其是虏中情况。
朱载坖对此还专门询问过李春芳和高拱等人,为什么笃定这不是把汉那吉投奔大明的原因。
李春芳说道:“陛下,把汉那吉乃是俺答之孙,又是伊克哈屯所抚养,按照蒙古习俗,伊克哈屯的部众,到时候都会留给把汉那吉,再加上其父的部众,把汉那吉日后在土默特,必然是一大台吉也,仅仅为一女子,就弃其部众,绝其亲属,岂不大违常理乎?”
朱载坖也不得不承认,李春芳他们分析确实是有道理的,哪里有那么多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事情,很多事情都是背后的算计罢了。
朱载坖于是也严令曹邦辅等人,务必要探知真情,尤其是把汉那吉投奔大明的真实缘由。
把汉那吉哪里是曹邦辅、马芳这样的老狐狸的对手,要不了几个回合就把背后的原因全给说了出来。
真正让把汉那吉投奔大明的原因,主要有二,第一就是俺答幼子不他失礼的诞生,这个小叔叔比把汉那吉这个长孙还要小,但是由于不他失礼的出生,原本俺答对那吉的疼爱,渐渐的转移到了自己小儿子的身上,这对于平时受惯了宠爱的那吉来说,不免会心生嫉妒。如若只是疼爱也就罢了,更让那吉不可接受的便是,其将来是否还能继承俺答的财产已成问题。
因为按照蒙古习俗,幼子承家是传统,也就是说,将来很有可能是不他失礼而不是把汉那吉继承俺答的部众。
而更让把汉那吉无法忍受的就是赵全等人对他的排挤和打击,把汉那吉自幼长于俺答处,其甚爱之,然而随着赵全等白莲教徒的到来,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这些白莲教教徒聚集于板升,替俺答经营板升地区,并为俺答出谋划策,时时进扰大明内地。同时在俺答的庇护下, 其实力也在不断壮大,他们还参与俺答家内之事,使得那吉与俺答的关系越来越生疏。
赵全等人和黄台吉关系好,看不起把汉那吉,因为把汉那吉虽然得宠,但是没有什么实力,赵全等人也就看不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