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涉及到多个政治、社会和军事事件,孙中山的领导和三民主义思想的提出。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吿岢隽巳民主义思想,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辛亥革命的爆发。1911年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随后全国形成连锁反应,各地革命党人纷纷响应,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政治体制的建立。中华民国政府宣布焚毁刑具,停止刑讯,严禁买卖人口等,同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按照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经济社会改革。中华民国政府颁布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如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们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民族关系的处理。中华民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民族的平等,采用五色旗为国旗,由红、黄、蓝、白、黑组成,分别象征中国汉、满、蒙、回(穆斯林)、藏五大民族。文化教育的改革。中华民国政府主张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禁止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这些措施使得新生的国家的教育不再是培养只会读书的文人,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社会风气改变。中华民国倡导“自由、平等、友爱”的公民道德,“老爷”、“大人”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先生”,男子不再蓄辫,女子不再缠足。民国出现了时间民国元年(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这段历史时期分为北洋时期、“黄金十年”,以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几个具体阶段。北洋时期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十六年(1927年)
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南北和谈后,宣统帝于民国元年(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之后孙中山提出辞呈,袁世凯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民国进入北洋政府时期。民国二年(1913年),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但党首宋教仁随即被刺杀身亡,再加上袁世凯在对俄外蒙问题、对英西藏问题、对日二十一条等外交策略上的卖国行为,孙中山号召武力讨袁,“二次革命”爆发,但由于北洋实力太强,革命旋即失败。袁世凯为了长期掌握政权,先是通过《中华民国约法》实现集权,又制定《大总统选举法》将大总统任期延长至十年,且可以无限制连任。到了民国四年(1915年),在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同时,袁世凯又积极准备称帝,结果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并最终于民国五年(1916年)6月去世。袁世凯去世后有足够的能力和威望统领北洋政府,北洋新军的将领们开始各自为政,形成军阀割据局面。袁世凯去世后,黎元洪就任大总统职位,但实权却掌握在皖系军阀段祺瑞手中,结果最终引发府院之争,而张勋则借着入京调停的机会,于民国六年(1917年)7月宣布复辟,但随后便被段祺瑞击败,黎元洪被迫下台。孙中山南下广州,发起护法运动。之后直系冯国璋就任代大总统,在对付南方护法军等问题上,双方同样矛盾重重,又引发了新的府院之争。虽然段祺瑞因武力统一失败而声名大损,但却通过操纵“安福会”贿选将徐世昌扶上了大总统之位,冯国璋被迫下台。徐世昌上台后,积极谋求南北和解、结束内战,但因势单力孤根本没人买账。到民国九年(1920年)后,因军阀之间矛盾日益激烈,军阀混战拉开序幕。同年七月,直皖战争爆发,直系与奉系联手将坚持武力统一的皖系赶下了台。共同掌权的直系与奉系矛盾又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