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大萧条下的好莱坞】(1 / 2)

有人讲,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成就了美国好莱坞。

这种说法是对的,也是错误的。

当大萧条刚刚降临时,美国人的口袋里还有点钱,但生活更加困难了,于是出现三种主流娱乐方式:第一,看书,花1美元购买书籍,足够看半个月;第二,看电影,30美分能在电影院里享受一两个小时;第三,啪啪啪,这导致周赫煊的避(和谐)孕套生意越做越大。

于是乎,在1930年的时候,美国图书市场和电影市场都迎来了奇怪的繁荣景象。

但到了1931年,随着经济大萧条的加剧,美国的图书市场和电影市场迅速崩溃,因为人们连买书和看电影的闲钱都没了。

很多人依旧选择用看书来打发时间,但却不是自己花钱买书,而是到图书馆或者书店里免费看书。而美国电影院的观影人次,也较前一年下降了12%,这还是电影票价从30美分降低到20美分的情况下。

1932年是美国电影最糟糕的一年,每周观影人次暴跌到1500万——1930年的巅峰是每周8000万人次。

于是乎,收听免费广播成为美国最最主流的娱乐方式,随着收音机价格暴跌50%,美国超过60%的家庭都购买了收音机。

至于电影行情嘛,已经在1933年跌到谷底。特别是罗斯福刚刚做总统的时候,他宣布一周有4天银行休息日,这对稳定政府财政是有效的,但对电影产业却是个致命打击,当时全国的电影院都倒霉了,电影公司甚至拿不出钱来给员工发工资。

超过五分之一的电影从业人员失业,派拉蒙直接关闭了长岛摄影棚,无数身无分文的群众演员流落洛杉矶街头,这几乎成了全国性的丑闻。

好莱坞几大巨头当中,只有米高梅还能保持盈利,其他公司全部陷入严重亏损状态。

为什么又说大萧条成就了好莱坞呢?

关键人物还是罗斯福。

在罗斯福颁布工业振兴计划后,美国娱乐业开始渐渐复苏,美国普通百姓又开始有点闲钱了。但人们手里的闲钱依旧不多,只能选择廉价消费活动,于是人们纷纷走进电影院,这时美国电影平均票价已经下跌到15美分。

只在罗斯福新政的第二年,就有1000多家电影院重新开张,派拉蒙和福克斯等好莱坞巨头也扭亏为盈。

1935年2月中旬,当周赫煊来到好莱坞的时候,已经看不到丝毫经济危机的影子,这里比美国的其他地方复苏得更快。

环球影业甚至买下半个山头做片场,光是摄影棚就有10多个。米高梅更是壕气十足,因为这家公司在30年代中期,已经成为好莱坞第一大巨头,属于可以一个打十个的存在。

去年费雯丽跟着周赫煊访美,凭借京剧表演迅速走红,米高梅瞅准形势立即下手,高薪签下费雯丽并让她出演了一部电影的女二号。

与此同时,米高梅再次提出要购买《泰坦尼克号》的电影版权。周赫煊对此表示同意,但附加条件是必须让费雯丽担任女主角,双方愉快地达成了交易。

事实上,自从《泰坦尼克号》风靡美国后,就有多家电影公司想要购买版权。但随着美国电影行业的萧条,所有公司都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泰坦尼克号》这部影片投资太大,很容易血本无归。

即便是风头最盛的米高梅,也只有在电影行业复苏后,才敢提出《泰坦尼克号》的拍摄计划。

占地一万平米的超大型摄影棚,内部被挖出个大水池,水池里还几个巨大的轮船模型,包括沉船、落水等镜头都要在这里拍。至于舞会、宴会等室内戏,则要在另一间摄影棚拍摄,全部由人工搭景完成。

听说米高梅拍摄《泰坦尼克号》的预算是50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