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底牌尽出(求订阅!)(3 / 4)

的围三缺一的战法。

在古代战争中,因为缺乏强力的攻城手段,因此,攻城被所有将领看成了最为艰难的事情。

很多事后,围城几个月,甚至于几年,也是个常见的事情,类似的例子,在历史上并不少见。

最著名的还要说是渝州的钓鱼城,钓鱼城面对蒙古几十万大军的围攻,足足坚持了36年,并且还杀死了蒙古大汉蒙哥,这在历史上,真心是没有出现过类似的事情。

一个小小的钓鱼城(钓鱼城真心很小,行者去旅游过。),就整整挡住了蒙古大军36年,中间更是因此损失了大量的兵力,就连蒙古的皇帝也是殒命于此,可见在古代,攻城战是多么的困难。

因此,在很多大军围城之时,都会只围三缺一,意思就是四个城门就围三个,另外一个不管,好像是任由敌人从这里逃走。

在《孙子兵法》中,一样提到过“围师必阙”这句话,意思其实就是围三缺一。这一条是孙武列举的用兵打仗八条原则之一,这其中的“阙”,通假字“缺”,也就是“缺口”之意,简单点说,就是在强调包围敌人的时候,你得给敌人流出一丝希望,这样敌人才不会死战到底。

那么有些人这时候就很奇怪了,为什么胜利已经是唾手可得了,还要给敌人留下逃生之路呢?按常规来说,不是应该全力进攻,全歼敌人不是吗?

现在你不仅没有全力进攻去拿下敌人,反而要给敌人放出一个缺口,这简直是不可思议。

确实,这个事情在很多人看来,确实是充满了不可思议,但是你如果仔细想一想的话,便不难理解围三缺一这个成语的奥妙之所在了。

简单一点的来说,采取围三缺一的战术,实际上就是从心理上给对方一个他们不用死战到底,还有后路的想法,进而打破敌方破釜沉舟之心。

要是说的具体一点的话,那就是无论是在野战阵地上,还是在城池的防守作战中,你会发现,面临被围境地的敌人,很可能出现三种想法:一是投降;二是死战;三是观望,等待时机的到来,在作出决断。

而大多数敌人都会选择第三种,毕竟命只有一条,要是有机会的话,谁也不想死。

可是,你要是直接堵死了所有的退路,那敌人就只有前面两个选择了,而这时候,敌人有一半的几率,会选择死战到底,下定拼个鱼死网破的决心。

这样一来,你不仅会损伤无数,并且还会因此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之后的战事极为不利。

相反,这时候,你要是选择围三缺一,故意留一个活命的缺口,就可能使敌军在逃跑,还是死战两个选择之间摇摆不定,同时也使得敌军士兵斗志涣散,越是低级的士兵,越是想要活下去。

说白了,就是利用这个所谓的生的缺口,促使守城的人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变化。

以古代的攻城条件,一座座城池就像是乌龟壳一般,不是轻易能够打下来的,只要有了变化,有了活命的机会,这个乌龟壳就会出现缺口,之后的战事就会变的顺利,简单很多。

最后还要强调一句的事,看起来你确实是使用了围三缺一的战法,为城里面的敌人留了个缺口,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说就此真的是放任不管了,实际上,这个所谓的缺口,只是一个迷惑敌人的手段,攻城方一定会在敌人逃跑的必经之地预设埋伏,使敌人在仓促逃跑过程中陷入埋伏圈中。

哦,你说敌人也不会那样傻,怎么会看不出这里面的问题。

你的这个想法确实有些道理,但是你只要仔细的想一下,就会发现,在生死关头,谁还在乎后面有没有什么埋伏。

敌人一旦下定了突围的决心,他才不会在乎外面有没有陷阱呢,都准备突围了,管他有没有陷阱,先突围出去再说。

只要自己带着的兵力足够强,外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