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不如不操作(3 / 4)

附的原因:“非附锤即秦王贺今朝也,实乃是苦兵也。

一是苦于当时杨嗣昌之兵,百姓不得不守其城池;

再苦于宋一鹤之兵,百姓无法拥有自己的家;

三苦于左良玉之兵,百姓连自己的命都丢了。

那锤匪贺今朝知人心之所苦,特借剿兵安民为辞。

一时愚民被欺,望风投降。

而锤匪又散财赈贫,发粟赈饥,以结其志,遂如此他们才视贼如归,人忘忠义。

其实锤匪有什么本事能快速攻破各州县,乃是各州县百姓甘心从贼也!”

总之这帮愚民被大明官兵欺负的太久了,根本就不是锤匪厉害,就算是李自成去了湖广也是这种下场。

现在朝廷应该做的也是该收买人心。

崇祯问他该如何收买人心,在得到废除三饷的主意后,朱由检便把他给轰出去了。

要是再放弃三饷,那仅存的大明官军也不会听他朱由检的了。

保定巡抚徐标,也发来了奏疏:“臣自江淮来,数千里见城陷处荡然一空。

即使看见完城,也仅仅只剩四个城墙,城内物力已尽,蹂躏无余。

蓬蒿满路,鸡犬无音,未曾遇一耕者,宛如阴间地狱!

整县无有百姓,无人耕种土地,如何治理?”

时丧乱之际,白骨蔽野,贺今朝抚流亡,通商贾,募民垦田,收其籽粒以饷军。

锤匪令严明,将吏无敢侵略。

明末以来师无纪律,所过镇集纵兵抢掠,号日打粮,井里都成了废墟。

而朝廷为了供给军需,收取赋税甚急,民不堪命。

而李自成也有模有样,约束部下,说什么滥杀一人如杀他爹的话。

在河南都有歌谣传出: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无论是贺今朝还是李自成,在大明百姓眼里,都比大明官兵要好上不知多少倍。

李自成几乎全占河南,贺今朝发动攻势占据了大半湖广之地,崇祯知道吗?

对于这种形势的剧变,注油孔并非一无所知,为了扭转局面,必须先收拾人心。

为了应对北锤南闯提出的口号,崇祯在给内阁的谕旨中吩咐道:

“朕奉天子安民,日夜以除暴安良为己任。

自锤匪闯贼骚乱,肆逞凶残,致我百姓于水火当中,已有旨尽免河南五府田租三年。

朕又闻土寨人等纠众抗贼保守地方,为此特颁诏书赦罪录功。

只要能斩擒伪官,即与授职;能收捕贼徒,即与给赏。

能破贼恢复城池献俘者,即刻提拔,断不逾时。”

崇祯还声明,这一政策不仅适用于河南,江北、湖广等处也可照此办理。

在这种兵荒马乱的时刻,这种减免赋税、赦罪录功的政策究竟有多大实际意义是很成问题的。

朱由检的这种声明不过是一种姿态,至少表明他本人对扭转局势仍抱有相当的信心。

而且他也认为只要大明对待百姓稍微宽松一些,无论是李自成,还是什么实力雄厚的贺今朝,通通不够使的。

百姓都得乖乖回到大明的怀抱里去。

如此异想天开的事,放在崇祯身上又显得极为符合逻辑。

崇祯鉴于此时大明内忧外患交困,财政日趋捉襟见肘,便把他颇为器重的儒臣倪元路特简为户部尚书,同时兼翰林院学士,日讲如故。

不错,即使国家烂到了这个份上,崇祯也要坚持学习儒家的先进思想,妄图从里面寻找出救国之道。

他对于倪元路极为倚重,朱由检恨不得把他掰成八瓣用,既要他理财,又要他充当智囊,还不许他推辞。

总之就是朕看好你,你好好干,将来你我君臣一起名留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