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处理好马督公的后事。”
北静王面色微沉。
其实法海不提醒,他也知道马督公留不得,所有接触过马督公的宫女太监也要灭口,不然马督公的胡言乱语传到外面,指不定又会被王宵揪出来大作文章。
虽然马督公的手脚非常干净,不会留下任何证据,可是如放任传言四处流传,王宵绝对没可能错过向自己发难的机会。
别人不知道,北静王心里清楚的很,元春被杀,王宵必与自己誓不两立。
这不仅仅牵涉到男女私情,更重要的是,元春是王宵的靠山,有元春在,王宵在朝中几可为所欲为。
当估,没有人是傻子,大家都能猜出元春是被北静王害死的,只是事不关己,不提罢了,毕竟官场上从来不讲人情,只讲利益,连荣国府都没说什么,自家又何必跳出来找死?
可一旦被王宵抓住机会参与进来,难保不会翻船。
北静王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没能阻止王宵当了正三品的提刑使,而提刑司是各派联合建立,是染指朝廷的触手,要想罢免王宵,朝廷没有这么大的能量,必须各派一致同意,显然,目前还办不到。
有些门派对王宵还是挺有好感的,诸如峨眉、瑶池、白云观、华山派与小林寺。
……
当天晚上,马督公被两个黑衣蒙面人从屋里拖了出来,扔进水井,活活淹死,对外宣称坠井身亡。
不久后,一场腥风血雨上演,凡是与马督公接触过的密接与次密接,合计三百余宫女太监,全部被一群黑衣人砍杀。
虽然哪朝哪代,都有宫女太监被打死,可那只是零零星星个别人,也死有名目,至少不会让你莫名其妙的被杀。
而北静王一夜之间屠了三百余人,在历史上,除了都城被攻陷,外兵屠城,从来不会发生,北静王开了先河。
宫里上上下下,噤若寒蝉,北静王只为灭口,就秘密处死三百多人的行为,让人又惧又恨,甚至司礼监的几个秉笔太监也哑了,根本不是北静王想象中的争相讨好自己,而是避而远之。
北静王恨不得把这些狗奴才全部杀了,只是担心影响太坏,才暂时忍了下来,同时也没有急于提拨掌印太监,他需要一个如马督公那般,绝对忠心于他的人据此高位。
又过两日,新一期邸报发行,以大篇幅的文章赞美了北静王虚怀若谷,虚心纳谏的高尚情操,并以王宵屡与北静王作对为例,北静王不仅不计前嫌,反给予赏赐作为证明,将北静王称为贤王。
“确是贤王啊,我大周有此闲王,乃社稷之福,百姓之幸也!”
“既然闲王虚心纳谏,那咱们可得擦亮眼珠子啊!”
“是啊,若是能谏上一本,纵然不得赏赐,也可留个好名声啊!”
“可咱们只是底层小官,如何能向北静王进谏,又能谏些什么?”
‘嘿,想谏还怕没得谏,放亮招子,鸡蛋里面也能挑出骨头!”
各部衙中,中下层官员们议论纷纷,彷佛看到了一条升官成名的捷径。
自古以来,向执政者进谏是个高风险的活计,可一旦成了,收益也极大,而大周自中后期起,言官攻击皇帝成风,并以廷杖为荣,正是出于这个考虑。
王宵向北静王进谏未受惩罚,激发了官员们进谏的热情,反正有王宵顶在前面,如果北静王敢于恼羞成怒,他们就把王宵推出来,是王宵带起的风气,邸报又大加渲染。
谁都知道,王宵已经控制了邸报,要罚,也该先罚王宵啊!
不过再有两日便是春闱,没人会在这当口向北静王进谏,刚好趁这时间搜集素材。
不觉中,春闱到来,天色未亮,李氏特意为朱律和孟宪做了状元及第粥。
“多谢夫人!”
二人接过,大口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