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章 拿夏家开刀(2 / 3)

起来。

纵观古今,从来不会有以改代赈,两难自解的理想方案,两难自解的本质是既要,还要,又要,也要,好处全捞足,留下一地鸡毛。

太后把捞钱的差使交给自己,就必然得罪人,因此选择得罪的对象非常重要,并兼顾是否对自己有利。

太后也不催促,盈盈妙目含笑看着王宵。

好一会儿,王宵沉吟道:“太后请恕臣直言,我朝立国已三百多年,积弊日久,若强行变法,怕是种祸更深,譬如前朝青苗法,本是良法,奈何推行太急,反成了虎狼之药。”

黄公公笑道:“王大人此言在理,就如病入膏荒,只以能温药慢慢调养。”

“嗯~~”

太后含笑点了点头,示意王宵继续。

王宵道:“户部几个挂名行商是依附在大周身上的毒瘤,低买高卖,赚的是宫里的钱,肥的却是自己,臣以为,不妨从户部皇商着手,先选一家试点,不至于造成大的动荡,也可徐观后效。”

“依卿之见,该是哪一家?”

太后不动声色道。

王宵道:“夏家素有桂花夏家之称,往宫里送盆景桂花,挣了百万家财,这些盆盆罐罐,又能值几个钱,若非贪墨,臣实是想不出夏家的巨额财产来源。”

太后淡淡道:“朕听说,夏家曾托人向你提亲,被你拒了?”

“臣惶恐!”

王宵忙站起来,躬身施礼。

“好了好了,朕只是提一下,你继续坐!”

太后摆了摆手。

“谢太后!”

王宵施礼坐回圆墩。

黄公公问道:“王大人,这主意不错,不过宫里的盆景桂花每年都要送,裁了夏家,短时间从哪去找?”

王宵微微笑道:“此事不难,可以用宫监的名义,招知名苗木商贾来京,告之数量规格,令其报价,不许与左右串通,取报价最低者入选,为避免再养出夏家这样的蛀虫,每三年重新招标一次,省下的就是赚到的!”

“哦?”

太后动容了,快步来到王宵面前,嘴角绷着笑意,一双凤眸弯的如月牙儿!

她虽不大管事,却不代表心里面不清楚,每年收那么多税,朝廷为何还缺钱?

太宗皇帝当政,每年盐税能收一千多万两,三百年下来,只能收百来万两,难道老百姓不吃盐了?

就一句话,蛀虫太多!

可是她她清楚自己在外廷没有根基,内廷的宫女太监又是她的依靠,真要整肃内廷的话,不知多少人要离心离德。

深宫是很恐怖的,如果哪天她暴毙身亡,绝对不会引发太大的波澜,最多处置几个贴身婢子,也就不了了之了。

太后是既想要钱,又投鼠忌器,不敢大动干弋,典型的既要也要,着实为难,王宵的提议,真真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太后居高临下,俯视王宵,心里越发满意,隐隐的,脸颊竟泛上了些许晕红。

其实不管哪个时代,都奉行颜值即正义,太后频频召见王宵,一方面是作为翰林修撰,有给皇帝咨询的职责,而且王宵言谈风趣,与之交谈,并不乏味,不经意间,一两个时辰过去了,心情也很不错。

用现代话讲,王宵能给太后情绪价值。

但不可否认的是,王宵年轻,容颜俏朗,是标准的唇红齿白少年郎,如果换个一把胡子的中年老大臣,未必会传召的如此频繁。

当然,王宵的小心思太后也明白,虽然桂花分布广泛,但论起品质,还是以江南为佳,而江南是王宵的老家,如招标的话,肯定是江南苗木商占据优势,这些人中了标,赚了银子,也会反过来感激王宵,为王宵在家乡收获美名。

可这对太后来说,算得了什么呢?

人活一世,不外乎名利,王宵对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