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善长看到那用红笔圈起来的几句诗句之后,瞳孔微微一缩,就连摸着胡须的手都停了下来。
胡惟庸见状,整个人乐了?
他得意的说道:「恩公你说杨宪这个家伙啊,当真是不知死活啊,他这样岂不是在说当今圣上乃是帝王中出身最差的一个?是一个草腿子吗?」
李善长这个时候,思维飘到了别的地方,根本没有理会的话。
这个时候的他,想到自己的老对手,也是老朋友的刘伯温。
本来他以为杨宪得到了刘伯温的真传,想要对付十分的棘手,所以才一直忍而不发。
哪知今日才知道,杨宪原来是一个纸老虎。
另一边,胡惟庸则是把拉诗集又翻了几页,指着另一诗说道:「恩公你再看这一诗,表面上是赞颂当今圣上横扫蒙虏,还我汉人天下的诗句,但是里面却接连用了「征夫」、「伏尸」、「同族」等词汇,更是对朝廷的大不敬啊。」
等胡惟庸把青竹诗集里的「禁忌之诗」向着李善长详细解释了一遍之后……
沉默良久的李善长终于是开口回道:「为了扳到一个杨宪,掀起一场文祸,真得值得吗?」
胡惟庸闻言,连犹豫都没有犹豫,眼中露出刻骨铭心的恨意。
他永远都忘不了他当年所受的屈辱。
所谓「文祸」,也就是俗称的「文字狱」。
这种因为咬文嚼字方式,将大量读书人祸害的文祸,自三国时代就已经开始出现,到了隋朝到达了巅峰。
三国最出名的一首诗,便是曹植所写的一首七步绝诗。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意思是「本来都是一母同胞所生,为何要互相残杀呢?」,表现了曹植心中的悲愤,以及他对曹丕残害手足的控诉与无奈。
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
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在心中仍对曹植耿耿于怀。
恰恰曹植又写了一篇洛神赋,结果被有心人送给了曹丕。
再经过了一番的解读之下,曹丕火了,他认为自己的弟弟,这是在窥视自己的老婆。
曹植知道有人在存心陷害自己,而自己的哥哥正好顺水推舟,借坡下驴。
可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最后才救回自己的一条性命。
隋炀帝时代的文祸更惨,因为他牵扯的不是一个人,是很多人。
按道理来说,隋炀帝开创京杭大运河,开办了科举,即使是后面亡了国,在历史上的名声,也不至于这么差,还得了个和纣王汤差不多的名头。
最主要是到了隋炀帝后期,隋炀帝干了一个蠢事,开启了一场文祸。
这场文祸,让天下士林人人自危,许多儒生害怕祸及自身,都不敢入朝为官了,甚至还出现了「多诈死、佯残废的事情。
……
所以,若是利用杨宪手中这本诗集为由头,对付杨宪,倒也算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以朱元璋的性格,若是看到这些讽刺自己出身的诗词文章,必然会勃然大怒,到了那个时候,杨宪就算是被千刀万剐分尸也不奇怪。
而胡惟庸则是买通了杨宪府
中的一名仆人,才得到了这个消息,并从杨宪府中,将这一副诗集,给偷了出来。
第二天晚上,李善长密密的召集了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