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民 国 豪 门 家 族 的 丧 礼(下)(2 / 5)

拆开一小口放在棺材下边,待出殡时将其内之物倒出烧掉,枕皮扔去,这叫“倒枕头”。

4.烧包——用白纸叠好剪成网状袋,其中装入金银纸锞子,口上插红纸石榴花一朵,每“七”(七天)烧一次,一“七”烧一个,二“七”烧两个,以此类推,直到七“七”为止。

5.接三——死后第二天晚上唪经(男用和尚,女用道士),到子夜(夜十二时)后“送三”。

念经者穿上法衣,敲打法器,上门外(或前院)的高台念经,将各样纸活在空地烧掉。

与此同时在大门外台后放草席,所有孝子及家属、亲友等都面向西方跪在席上(此举是指死人在望乡台上最后一次看望家中人)。

念经的念到一个阶段,家人就大哭一场。

接着是“放焰口”。

和尚念“召请各路鬼魂”,当念到死者名字,家人举衣。

和尚大座扔小馒头,有的其中夹着铜钱。

看热闹的小孩抢着捡。

5.唪经——一般是棺灵在家中停放时间最少三到五“七”(期)(三十五天),最多七“七”,(四十九天)。

并非天天念经,都是一“七”一个经。除去在家请的经外,还有至亲“送经”。

念一棚经的价钱也不一样,一般说一次要花200至300多元钱(民国时用银元)。

念经这个“节目”也很复杂。

这一天庙里先派来送经箱的,事先布置,在棚内摆几张桌子,挂红缎绣花围,桌子放佛像镜框、香炉、蜡扦、各种法器(乐器)。

桌前附近挂红缎绣花“欢门”。棚内四壁挂十帧“水陆”,上画十殿阎君。

在门外幡杆上挂一布幡。

这都是庙里的“排铺”应做的工作。

开始是和尚便装(普通和尚服)坐下念一通,和尚念的一般是金刚经(尼姑同),到下午“烧门子”时,排铺向和尚喊一声“师傅们搭衣”,他们穿上绣花道袍(俗称法衣),披袈裟,吹打法器。

6.烧门纸——将黄昏时,和尚在前,由茶房托一方盘,内放“疏”引路,后面是一些纸活,再后面是带孝的亲戚,最后是本宅人和孝子。

这些人排成一列,行经规定的道路,然后到一空地,茶房将托盘交给孝子,点着了“疏”,烧纸活。

这些仪式完毕后,和尚仍归本宅或暂回庙,晚上再来放焰口。

7.放焰口——这个项目分两种,一是“接三”之后有一场普通形式的放焰口,另一种形式更为复杂,包括如下三点:①传灯:先在灵台下到经台装两条连贯的铁丝,上安滑轮。

灵前放一木仙鹤,其上有一童子拜佛木偶,童子手中托一木盘,可放三盏灯光。前后用白绳拉动,灯光是用黄白色绵纸叠好、剪成菊花形、其中放灯芯(或小蜡烛)。

灯花的数目和死人的岁数成正比,每个灯花在绳上行走约二三分钟,速度不能快。

孝子一直在灵前跪着,时间很长,有时得孝孙暂时代替。

②渡桥:这是从灵前的绳上“跑幡”。

③十王座就:是先在院内用桌子搭一大经台,约四张桌子码起来拼凑成台,共四层,有四米来高。

念经的和尚均着法衣。

四层高处正中坐着“大座”,手拿手铃,头戴五佛冠,两边的和尚各司吹打法器。如法鼓、钹、锣、磬、钟、木鱼、管、笙、笛等,而最下层坐穿黄衣红袈裟的“长老”。

孝子还要跪听念经。

9.家祭——头道经后,正午家祭,孝子向灵前行三献礼。

10.开吊——家祭后算是“礼成”,此时可以接待前来吊唁的亲友,门外有一组吹鼓手,一遇有客进门,他们就吹一阵,通知宅内。

灵台上两边跪着孝子,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