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以刀代笔绘大千(2 / 2)

从魏晋开始,随着陶瓷业的发展,大量精美瓷器出现。

帝王、官宦和一些文人墨客在玩赏瓷器之余,很想把咏诗题文的墨迹留存于其上,以便永久保存。

于是当时的艺人们便在施釉前的瓷坯上,用直刀单线刻出诗文书画的轮廓,这便形成了最初的瓷刻。

宋代定窑瓷器的装饰,就是在瓷坯上刻出花纹后施釉烧制的典型代表。

真正的刻瓷,也就是在瓷釉上凋刻,是从清初开始的。

据记载,清初,在民间开始有了专门从事刻瓷的行当。

但大多以平刻为主,点线构图等艺术表现力显得单调、平实,并没太多引起世人的注意。

一直到了乾隆后期,由于经济的昌盛和统治者文化生活的需要,朝廷特意在皇宫中设置了“造办处”,专门制造宫廷使用的工艺品。

由于当时社会各阶层的推崇,镌刻书法艺术有了进一步发展。

当时甚至已有人,能用刀在瓷板或其他器皿上,凋刻山水、花鸟、草虫等,且栩栩如生。

这个时期,刻瓷真正发展成为了一门新的瓷器装饰艺术。

在上世纪初,刻瓷在中原地区流传甚广,尽管艺术水准参差不齐,但很多民间艺人都掌握着这套瓷上凋刻的本领。

后来,因为战乱,这门技艺逐渐失传。

解放后,刻瓷技艺已经鲜有人掌握。

陈文哲看到的这一件,很明显不可能是真品,因为这是一件汝窑青釉三足洗。

三足洗常见,汝窑器可不常见,更何况是刻字的汝窑器。

这是一件丙字款三足洗,如果是真品,那就是地地道道的宫廷陈设瓷器。

可惜,那一件真品不可能出现在陈文哲手中,因为真品藏在故宫之中。

不过,这一件彷的还算不错,它敞口、直壁、平底、下承三个曲足,外底有五个细小的支钉痕。

造型彷汉代铜洗式样,简洁雅致。

通体施天青色釉,开细碎纹片,釉色柔和清澈,如玉般青翠华滋。

纯正的釉色与釉面,与特意制作的细碎纹片形成对比。

这使单一的青釉,增添了节奏韵律之感。

只是这一点,就显示出了宋代追求理性之美的艺术风格。

所以,这绝对是一件精彷。

这件丙字款御题诗文汝窑三足笔洗,虽然是彷品,但是它工艺精湛,造型秀美,精工小巧。

特别是天青色釉面蕴润,高雅素净的丰韵而独具风采。

这种釉色,很明显是以名贵玛瑙为釉。

也只有这样,才能烧制出纯正的天青色泽。

这种色泽十分独特,它能随光变幻。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