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除了以上那些工艺之外,还有其他工艺。
比如,在器物上先施一层白釉作为地釉,在白釉上加施一层较薄的含有氧化铜的绿色彩釉,在氧化气氛中高温一次烧成。
这类绿釉器物,过去一向不太被人们认识。
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北方地区的许多窑场,都发现了晚唐到北宋时期的所谓“白釉绿彩”器物。
从此其实也可以看出来,宋代的瓷器,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宋代的彩釉瓷器不多,一般都是单色釉,像是青瓷、白瓷。
最多也就是有一些绿釉、黑釉、酱釉瓷器。
这时,陈文哲突然意识到,之前他在南越做绿釉瓷器的时候,好像没有收尾。
就比如说北宋的白釉绿彩瓷器,他好像就没有做。
或者说做到这里的时候,他分心了,被其他瓷器吸引,转向了别的瓷器。
现在他正好闲着没事,自然就想要找点事情做。
所以,他就从低温釉开始,如果可以,他想要把宋代五大名窑,全部复烧出来。
复烧五大名窑可不容易,但是从低温釉开始,先烧制一些绿釉瓷器却不难。
所谓“白釉绿彩”器物,其制作方法与上述的工艺流程是一致的。
只是大部分器物上的绿彩,仅仅作为纹饰在局部地区小面积使用。
如发掘磁州窑遗址中,从最早期地层中出土的白釉绿彩香炉和瓶、罐等器物,仅在沿面和器腹装饰一些绿色的彩斑。
但在西陕铜川耀州窑早期的地层中,和湖沙窑都发现较多的白釉绿彩瓷器。
而且有些器物装饰的绿彩斑面积很大,覆盖了器物表面的大部,这些器物都是高温一次烧成的。
由此可见,在白釉上施绿彩一次烧成,在工艺上基本不存在问题。
至于烧成温度是多少,是否比一般的白釉瓷器要低一些,现在由于没有很好的测试数据,还不得而知。
最好的例证,是近年来在印尼亚外海,勿里洞岛打捞出水的唐代黑石号沉船中的瓷器。
从这条沉船中发现了,带有唐代宝历二年(826年)纪年的瓷器。
这条船沉没的年代,大致不会晚于这个年代太多。
黑石号中出水了6万余件瓷器,其中有数百件北方地区生产的白釉绿彩瓷器。
这些瓷器上多有大面积的绿色彩斑,晕散流淌,覆盖了大部分器表。
当器表的绿釉充分多的时候,绿色覆盖了整个器表,就成了绿釉瓷器了。
弯弯私人收藏的一件,被认为是南河巩义窑产品的绿釉瓶,其上部可以称为绿釉器物,但腹部还可看出绿彩斑的施用方式。
这件器物是繁密的绿彩斑,变为绿釉器物的一个很好例证。
这类绿釉器物的特点,是绿色相对浅澹鲜亮。
在几种绿釉器物中,色彩最为清丽明艳。
但绿色明显存在斑驳不匀的现象,而且总体上也有较稀薄的特征。
目前这类绿釉器物主要发现在晚唐时期,但磁州窑和南河中西部地区一些窑场。
如新密西关窑、鹤壁集窑等生产的白釉绿彩瓷器,在北宋初期曾大为流行,并一直延续生产到北宋后期。
因此北宋后期采用这种方式,生产绿釉器物也应是合理的。
2005年神都市文物研究所,再次大面积发掘了位于mtg区的辽代龙泉务窑址。
在辽代晚期地层的出土物中,发现了与这件绿釉梅瓶施彩釉方式相同的绿釉瓷片。
这成为这种绿釉瓷器,延续生产到北宋后期的很好例证。
以往对于定窑是否生产这类绿釉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