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1 / 2)

嘉靖蓝釉瓷器较为盛行,一是造型品种丰富多彩,二是釉色品种哟新发展。

造型除传统的宫廷祭器、陈设瓷外,日用器皿中也常见蓝釉产品。

釉色除霁蓝外,又新创一种“回青”釉。

嘉靖霁蓝釉色蓝中微泛紫色,有些釉面开细小纹片,个别的有棕色斑点,圈足处施一层酱色釉。

嘉靖回青釉多刻暗款,均为六字楷书款。

造型有罐、洗、碗、盘、杯、渣斗、香铲等。

有些尚浅刻龙凤、云龙及缠枝花纹。

这些器物主要藏于弯弯和神都的故宫博物院中,均是宫中旧藏。

这些明代蓝釉瓷都算是国宝,每一件都十分珍贵。

所以,这样的瓷器,自然也有人想要彷制。

彷制的重点,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底款。

底款是彷制的重点,因为难以彷制,所以才会有换老底、接老底等手法。

像是明代蓝釉瓷的底款,也不容易彷制。

有青花款和暗刻款两种,多书“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跟其他明代的瓷器一样,凡四字款者,也均为后彷。

器型除碗、盘等常见造型外,还有罐、缸、尊、盆、僧帽壶、莲瓣壶等造型。

此外,宣德时期还出现了洒蓝釉这一新品种。

因为其蓝釉之中,自然分布着白色的斑点,如同雪花洒落,故又名雪花蓝。

洒蓝釉瓷也是以钴为呈色剂的石灰碱釉,只是与霁蓝釉瓷的施釉工艺略有不同。

宣德洒蓝釉瓷,传世十分稀少。

这么稀少的宝贝,传奇故事自然也不会少。

比如有一件从“皇家玩物”到流落民间洒蓝釉,在行内就广为流传。

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一位神秘的老太太背着一个破布包,来到神都文物商店。

找到工作人员,从布包里拿出一个瓷碗,说要卖掉换些钱。

据老太太介绍,这只碗在她家中存放了很多年,装过盐,后来用作喂鸡,肯定是老的。

但不知道这是那朝那代的,而且表面颜色也不均匀,不知道能换多少钱。

此碗比较奇特,一是大,口径有25.3公分;

二是器型特殊,胎比一般的碗厚,有1公分左右,平底,应该叫钵;

三是,釉中的蓝色浓澹不均匀。

该碗内施白釉,外施蓝釉,内底非常的脏。

在那个年代,大家对宣德洒蓝釉还没有研究,只是在雍正时期的《南窑笔记》中,称洒蓝釉为“吹青”,并认为是清初新制。

所以,文物商店就当成乾隆的瓷器,用80元收购了老太太的这个碗。

这笔钱在当时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老太太拿着钱高高兴兴地走了。

这一点跟那件霁蓝釉云龙纹梅瓶的遭遇,倒是十分相似。

只不过这一件卖的价格更高一点,达到了八十块,相对十八,增加了四五倍。

这也不知道是宝物的主人,幸运还是不幸运。

收到了这只碗,当时的工作人员,将碗放进水里清洗起来。

当碗内底的污垢被清洗掉时,竟然显露出六个字“大明宣德年制”。

从器型、材质到工艺,专家们一致认定,这是一件烧制于明朝宣德年间景镇的瓷器。

而它最珍贵的地方,想不到竟是被那位老太太误认为是缺陷的地方。

这种缺陷,就是这件瓷器所特有的一种被称为洒蓝釉的工艺。

洒蓝釉的来历,也十分清晰。

“洒蓝釉”首创于明宣德景镇。

因釉面犹如洒落的蓝水滴,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