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五章从墓穴到宫廷(1 / 2)

这一次来到南越,因为武三的订购,陈文哲通过仿制汝窑瓷器,不停的引申,不停的制作各种各样的经典瓷器。

可以说,通过这一次制瓷、仿古,让他原来学到的知识,

不停的融会贯通,并且开始走上巅峰。

所以,他才能以更高的视角,从头到尾梳理一种瓷器的发展过程。

此时他学到的全是绿釉瓷器的制作,所以从隋侯之珠中得到的知识,全是关于绿釉瓷器的。

那么,他要是学习汝窑瓷器呢?是不是也可以得到大量的汝窑相关知识?

随着这个想法浮现,

还真有不少知识浮现。

不过,他稍微一看就发现,这些都是他已经知道,并且吃透了的知识。

随着他成功烧制出汝窑三经典釉色瓷器,汝官窑瓷器的烧制,可以说已经被他研究的明明白白,所以现在再学汝窑相关知识,只能是让他味同嚼蜡。

心神回到绿釉瓷,他刚才可是看到了,从烧成工艺上来说,绿釉瓷器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肯定是低温釉,而从考古发现的材料看,这种器物的烧成中心区域,早期主要在南河。

北宋末到金代,逐渐转移到北河南部和南河北部地区,元代以后又以西山地区为中心。

这种制作方法一直到明清仍然使用,是北方地区生产彩釉瓷器的主流方法。

国内曾经出土了几件单色低温釉瓷器,

包括绿釉净瓶、黄釉盖罐和鹦鹉形壶等。

这些才是陈文哲关注的重点,

因为他需要仿制这些经典器型。

不能把这些古物全部收集到手,那就全部仿制出一件,不会拿出去卖,只要放在自家的博物馆中展览,也是一件让人喜闻乐见的事情。

而研究透了第一种低温釉绿釉瓷,肯定可以烧制出合格的唐三彩。

唐三彩之中的骆驼、人俑、马,都还是很经典的,陈文哲不稀罕出土的冥器,可自己烧制出来的,却不膈应人。

“这种低温釉器物的特点还是很明显的啊,为了在二次烧成时,易于施釉和挂釉牢固,在素烧阶段,窑温居然要低于正常的烧瓷温度?”

陈文哲感觉又学到了不少知识,低温釉可不是名不虚传。

原来他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在他知道素胚为什么低温烧制了。

而且他还知道,低温烧制的素胚,素烧坯件不够坚硬,吸水率较高,只不过二次烧成时吸收釉汁,使器物的呈色常常不太均匀。

又因为这些低温彩釉的透明性较高,

难以遮盖住较深的胎色。

因此大部分器物色彩,显得比较深重和晦暗,常常呈深绿色或墨绿色。

为此,北宋以后许多窑场,开始在素烧阶段加施一层白色化妆土,以改善成品的釉色,有时也在胎面上加划花、刻花等装饰。

所以说,一些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之下诞生的,比如遮丑。

任何瓷器品种,都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初期的绿釉瓷肯定上不得台面。

但是,这种情况从唐代开始,出现了改变,而改变这一切的就是唐三彩。

唐三彩瓷之中,绿釉使用的很多。

而在这里,就把绿釉陶瓷的坎坷一生,表现的淋漓尽致。

绿釉瓷的这一生是怎么过来的呢?就是从墓穴到宫廷,这是一场关于“尊卑有别”的斗争。

陶瓷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一段时期。

在这众多的瓷器里面,绿釉并不是特别的显眼。

虽然延续的时间特别长,但是从来都没有被人们称之为重中之重,或者是从来都没有被任何一个王朝推向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