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来偶尔还能看到放牧的牧民,可是越往这边走,牧民越少,到了最近一两天,咱们甚至一家牧民也看不见了,要知道牧民都是逐水草而居,这附近的水草很旺盛,可是他们却不来放牧,这就很怪异。”
听了这话其余侦察兵也都点头,有些同意自家班长的话。
班长继续说道:“大家伙赶紧吃,吃饱了休息一个时辰,然后咱们就去喜峰口,喜峰口那里若是没事,明日咱们就在这附近驻扎,旅长的意思是不用接触辽东边界,辽东那些军户还是顶得住鞑子的,鞑子想要从那里正面突破,很费力。”
听了这话众人表示同意,辽东军户们的战斗力还是不错的,虽然不能剿灭鞑子,但是保护辽东这方面还是很尽职尽力的,原因也很简单,辽东军户现在最能打的就是祖大寿,吴襄,吴三桂这些辽东将门的私兵,这些私兵有一个特点,为国家打仗出工不出力,可是鞑子要是想动辽东那是绝对不行的。
要知道现在的辽东城内大部分都是祖大寿,吴三桂家这些将门的产业,鞑子进来抢劫的也都是他们这些将门的东西,抢自己家的东西,杀自己的亲人,那辽东将门还不跟鞑子们真的拼命吗?
因此鞑子也很聪明,入寇中原从来不从辽东出关,而是绕路,辽东几乎是大明最精锐的部队了,而其他九边也就不一样了,也许宣府大同的卢象升还可以,但是其他地方几乎是一塌湖涂。
鞑子们就可以安心入寇了,而且只要不损害辽东将门的利益,辽东将门也从来不跟鞑子们真的拼命,大家演演戏,骗骗朝廷的钱也就罢了,彼此心照不宣,这不也安稳的过了十几年吗?
因此蓝田参谋部经过多次研判,以及李朝生以历史为左证的一些参考,得出一个结论鞑子很可能会在防御最薄弱的密云东部的墙子岭以及喜峰口进行突破。
至于为何不会是宣府大同之类的。
主要是有塞上归化城,这里被李朝生的蓝田士兵占据了,鞑子要考虑从这里入关会不会被归化城的蓝田军来一个后方千年杀,到时候可就真的损失惨重了。
其实历史上鞑子的确是从密云墙子岭以及喜峰口入寇大明的,可是历史这东西现在在李朝生这里并不一定准了,因为他这个历史时空的幺蛾子出现,导致了很多东西都发生了偏转,甚至很多该死的人没死,不该死的人早死了。
因此李朝生现在已经失去了历史的先知先觉性,但是大方向上还是没有错的,而且蓝田现在已经早就不凭借对历史的先知先觉来把握时局了。
蓝田现在有自己的研判团队,他们会根据蓝田密谍司收集的全国各地情报进行汇总,然后进行推演,最后得到一个接近正确答桉的预判,然后蓝田再根据这经过无数次研判的结果来进行操作,成功率几乎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
当然这中间李朝生还是会根据历史中发生的事情来给研判团队打开一个思路,从而多一种研判的可能。
当然有时候李朝生提出来的历史上发生的事情是不准的,这也没办法,做任何事情,一个势力肯定是需要进行大量规划与考量的。
比如入寇大明,如果以前鞑子想要从宣大入寇,历史上也从这里入寇的,可是现在归化城在蓝田手里,那么他们就要考虑吃到千年杀的可能性。
正因为这一不稳定因素,很可能导致他们改变方针,换一个突破方向。
因此当李朝生在历史中做出第一个改变之后,除了历史大势之外,李朝生并不会在纠结一些细节性的问题。
就比如崇祯十二年鞑子歉收,要想不饿死人,他们肯定要来大明抢,这就是大势,不会因为一些细节而改变的。
那么细节是啥,那就是他们从哪进大明,或者是几月份开始入侵,这前后差一个半个月都是可以的,至于从哪入寇,那也没有一定之规。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