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成徽州腔和青阳腔,并以此为主体,形成了徽剧的前身—徽池雅调。
明嘉靖年间,昆曲也在徽州一带流传。
昆腔剧本文词艰深,温文尔雅,以丝竹等乐器托腔伴唱,悠扬动听,颇受文人欣赏。
当徽州腔在徽州本地流行之时,一些流寓在外的微商却喜欢附庸风雅,以听昆腔为时尚,甚至专门蓄养家班唱昆调。
这些演唱昆腔的徽商家班,随着主人回到徽州演出,也把昆腔带到徽州。徽州腔同昆腔的交流,使徽调又有了新的创造,一变为四平调。
四平调又名二黄平板,也是后来四大徽班进京时所唱的主要唱腔。
不仅京剧是在它的基础上演变形成,华夏南方的许多地方戏曲剧种,也都与它有着历史渊源关系,其影响几乎遍及全国。
当然,钱宸唱的昆曲,尤其是一些古老唱腔,那绝对是戏曲之祖。就冲这一点,任何地方戏曲都能从他这边吸收养分。
而他因为爱好这东西,所以也乐得和大家一起研究一起分享和研讨。这种研究对徽剧非常重要。
老一辈戏曲家感动的热泪盈眶,钱大家终于来送温暖了。
民国十五年左右,由于京、沪等地京剧的蓬勃兴起,徽剧渐渐衰落,解放前夕几成绝唱。在1951年进行的老艺人普查、登记中,当时的徽戏老艺人仅有72人。
这是一个差点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古老剧种。
幸好,它得到了挽救,现在虽然依旧不温不火,可至少是活下来了。戏曲的发展是一件很窘迫的事情。
它跟不上时代。但时代又是什么。
更多的是文化战争失败后的表现形式。
钱宸无意拯救各种戏种,这滔滔的历史长河,埋葬了太多太多的东西,谁也救不了它们,也没必要去拯救他们,他只是对这东西感兴趣,然后每到一地,就拉着当地志同道合的戏友们一起畅谈一番。
就跟安茜拉着凤凰传说一起去KTV一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