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祭奠(2 / 2)

活向着家里而去,顺便了解是什么情况。

以至于李建辉三人刚刚从墓地没走多远,就遇到了一位背着一背篓红薯藤的中年妇女。

她显然是认识刘文杰的,只听她说道:“刘干事,你今天怎么有空来我们村?”

“罗大姐,今天前来是政府给我的任务,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李建辉,他旁边的那位是他的妻子李陈欣怡,李建辉的父亲是李明霖。”

这位罗大姐一听,原来这位就是香江那边的李财主,没想到居然这么年轻。

关于李建辉她也听说一些,村里的小学就是李建辉捐钱修建,而且听说太平中学的修缮也是李建辉出的钱。

反正村里盛传李建辉在香江是沈万三一样的人物,据说富可敌国。

刘文杰也没忘了向李建辉两人介绍这位罗大姐,名为罗碧青,其丈夫李建波是村里唯二的教师之一。

这时期村小就不要想着分科教,也别想着还有什么音乐、美术什么的课程,村小的学生就学两样,语文和数学,而且一个老师带一个班,语文数学都一个人教。

因为双方不太熟悉,只是简单的问好,后续就是听刘文杰和罗大姐聊村小的一些情况。

这一时代的教师待遇不提也罢,尤其是村小的教师,想要靠一个人教书养活一家人根本就不可能。

虽然听着感触不少,但李建辉也没办法解决这一问题,毕竟这待遇不是他定的。

要想改变这一现状,还是需要当地自身经济发展,只有当地财政富裕,待遇才能够提高。

他可以捐钱修学校,也可以捐钱为学校购买桌椅以及教学用品,但不能够给这些教师资金,毕竟这性质完全不一样。

在回到李秀莉家里的时候,大门依旧上锁,李建辉、陈欣怡以及刘文杰找了一个阴凉地等候。

“李先生,对于罗大姐的一些话你也不必在意,虽然目前绝大多数村民依旧不富裕,但至少已经能够吃饱饭,这比几年前吃大锅饭已经好很多了。”

“刘干事不用担心,相信今后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别看现在一个月都难得吃上一顿肉,等个二三十年后,家家户户天天都能够吃的起肉。

作为石桥村出去的后代,我也应该为村里做点贡献,至少要让我们村小的孩子营养得到保障。”

刘文杰连连向李建辉表示感谢,对于李建辉的实力他非常了解,今天李建辉说了这话,要不了多久村小的孩子们生活将会有极大的改善。

陈欣怡觉得李建辉这次回来就是散财童子,走到哪里娟倒哪里,不过它对此也是支持的,这里的条件和香江比起来实在是太差了。

去年欣建慈善基金都要向东盟捐赠了五亿港币善款,今年计划同样是五亿港币。

相对而言,这次回来捐的也并不是太多,唯一多点儿的公路和几所大学捐款,着也就这一次,不会每年都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