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永乐第60章:保定百姓何辜
只要皇帝宝座上依旧是老朱家的人,对于勋贵集团来说他们的胜利果实便是没有被窃取。
毕竟,他们为老朱家立过功、洒过汗、流过血,没有发生改朝换代的话,相当多勋贵还是能够与国同休的。
因此,要说谁最不愿意看到改朝换代,第一肯定是老朱家,再来便是能够坐在功劳簿上享福的勋贵集团了。
朱允炆昏招频出,尤其是还不撸掉屡战屡败的李景隆,甚至给了李景隆更多更大的权力,简直是太特么的不可理喻了啊!
新的战役即将爆发,要说李景隆重新将大军集结在霸州从战略意图来说倒也挑不出有什么错,要命的事情却是发生了。
皇帝不知兵乱指挥是一件挺令人无奈加无语的事情,真正让勋贵集团受不了的是皇帝着实是太好忽悠,并且皇帝不分好坏,乱指挥也就罢了,还让一帮什么都不懂的大儒一再忽悠,搅乱了李景隆大体上靠谱的安排,抽空了山东诸府不提,大军也被调动着往真定移动。
那是想干什么?本来以逸待劳还算是优势,并且还有山川地利可守,再来在霸州驻防也能防止燕军趁着其它地方空虚南下,燕军南下也能玩截击包抄。结果特么皇帝听了一帮大儒的话,勋贵去劝压根就是不听,再一次瞎鸡儿胡乱调动军队了啊!
之前朝廷一年之内丢了三十来万兵马?其实对还有两百来万大军的中枢朝廷来说,三十来万兵马的损失固然很多,但其实也不至于让中枢朝廷伤筋动骨。
这不,中枢朝廷仅仅是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不是重新聚集起了六十多万兵马抵达前线吗?
尤其是,中枢朝廷还在持续从其它几个位置调兵,时间充分的话聚集百万兵马没有什么问题的。
什么?各地兵力全调走了,连带边墙也会变得空虚,各地发生民乱,或是有外敌入侵,怎么办?别问,问就是朱允炆极可能没想到那些,大儒们知道各处空虚会有什么危险但认定扑灭叛乱才是首要。
知道朱棣在率军南下前做了什么吗?他至少还知道需要防着北元残余,安抚了大同那边的边军,又在北平行都司留下了必要的兵马,宣府那边尽管收拢了一些军队也没有带着南下。
两相对比下来,作为天下之主的朱允炆为了平叛已经不管不顾,倒是朱棣还知道再难也要留下军队防备外敌。
不能说朱允炆那样的认知有什么错,相比有四叔要来抢皇帝宝座的危险程度,外敌入侵或各地生乱都是小事,先保住了皇帝宝座,以后总是能解决其它麻烦,一旦被推翻就什么都没有了。
而朱棣防备北元的出发点,其实更多的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不被侵扰。
行军到涿州休整了半个月的燕军即将开拔启程,第一个投奔过来的人叫顾成。他见到朱棣就是大吐苦水,尤其痛骂中枢朝廷的种种不堪。
这个顾成其实之前已经在耿炳文麾下跟燕军打了几次,原历史上战败被俘,现版本历史则是成功逃进真定城内,随后跟耿炳文一起返回应天,没有遭到问责,但也无法再领兵。
顾成同样是勋贵的一员,求见朱允炆遭到拒绝,不知道是受了什么刺激干脆离开应天来投奔朱棣了。
当天前来投奔朱棣的人不独顾成一个,另有吴达、王忠、马云、……等等十七人。他们之中大部分是勋贵,有些是看到中枢朝廷有战败失位的可能,反正就是来投奔朱棣了。
一天就来了十七人,还都是能叫得上名字的人,朱棣那个叫高兴啊!
燕军继续开拔,朱棣却是刻意暂缓一天,当夜举办了宴会招待前来投奔的那些人。
当然,军营里喝酒什么的别想,哪怕是朱棣再高兴也不会干出带头违反军纪的事情。
“此些人等一来,或不能有所实际助力,朝廷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