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活体解剖(2 / 2)

对于问题,郑教授不以为然,显而易见的事情有啥好说。

发问继续。

“你们生活的地方是不是有用来做实验的小动物,比如说小白兔。”

“嗯?”

相比于先前,第二个问题跨度非常大,而且直切要害。

按照正常想法,哪怕猜测别人家有实验用的小动物,多半会联想到青蛙、小白鼠之类,极少出现开口直说小白兔的情况。

“是…我家里会放一些实验室培养出来的小白兔,后来孩子出现精神上的问题,家里的小白兔才都转移到实验室。”

“果然。”

美梦形象里先是一只完整的小白兔,然后才被分解,最后成为一摊不堪入目的物体。

这样的变化被温久理解为一个过程,起初小郑能接触完整的小白兔,而后小白兔支离破碎,对他造成心理冲击。

“郑教授,我推测会不会是你解剖动物的过程给儿子留下心理阴影?”

“不对。”郑教授给出否定答复,“他小时候可是亲手操刀解剖过各种试验品的。”

除了刚才提及到的兔子,小郑在初中时已经可以解剖鸡鸭。

青蛙和小白鼠的肌体、脏器太过细微,难度偏大,排除在小郑的解剖对象范围外。

“不太对劲…”

按照美梦形象,温久最直接的猜测是小郑特别喜欢小动物,结果目睹实验体被父亲解剖,吓出精神疾病。

事实是小郑从小学开始观摩过父亲的解剖操作,初中亲自操刀,某一天突然抱着头痛哭,从此开始极度畏惧小动物。

“这时候发生了什么?”

“我照常出门,回去的时候儿子就蹲在家门口不敢进去,因为家里有小动物。”

郑教授至今疑惑,明明那一天之前,小郑还能正常进行解剖实验。

对于孩子发生的突然变化,父母在随后将近十年时间不断尝试询问,终究没问出个所以然。

“应该是当天发生了问题,而且问题和解剖小动物相关。”

“不太可能,因为我不在家的时候禁止他对小动物进行解剖。”

美梦形象里的小白兔被分解,小郑那天发生的意外多半和解出小动物有关。

不管郑教授再怎么否认,温久心中自有一份判断。

交谈到当前份上,崔远山和郑教授不得不承认眼前的年轻人确实有超出常理的心灵分析能力。

几乎没有使用循序渐进的话术配合逻辑推理,却能在三言两语内追溯的问题源头。

要知道,崔远山仅仅提前告知过小郑的病情,温久完完全全不认识这位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