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1 / 1)

“就是,吕会计以前头发多浓密,现在算账都算秃咯。”

“赵婶,要不你再算算?”

毕竟临近新年,又刚分了肉,大伙心情愉悦,只要和预期的差不多也就不计较了,还要劝着其他人不要计较,有什么事过年后再说。

苏玉春趁着人少已经开始对肥料工分本。

草灰按照箩筐为单位,一箩筐一个工分,春夏的野菜,一箩筐五个工分,还有麦秆等都能得一到五个工分不等。

苏玉春家里就那点肥料,连给自留地都不够,更别想上交集体拿多余的工分了。

她认真对好今年整年的情况,看着那二十块的欠账叹息。

回家的路上猪油飘香,家家户户都在炸猪油,小孩子也不出去玩了,就绕着灶房转悠,今天是小年,不过这几年特殊,除夕都不大张旗鼓弄拜宫拜神这些。

苏玉春没穿过来前是南方人,除夕要拜天宫,贡品就是鸡鸭水果,还要烧纸钱,这是她呆在这身体后第一次过节日。

她回家的路上一直琢磨,钱不是省出来的,她得琢磨点发财的门路,一方面改善生活,另一方面把欠生产队的钱还上。

现在这一代大多历经过不好的时代,所以有肉吃,有活干已经很满足了,不想着去进取。

可对于曾经生活在现代,又注重生活质量的苏玉春来说,这种饿不死吃不饱,一天看一辈子的生活是很浪费时间的。

她要过那种想吃肉就吃肉,有大把钞票的舒心日子。

不过,这年代经济都才刚起步,想要发家致富确实非常难,很多现代有的本领,到这里来都用不上,比如她开车技术挺好的,在这时代才刚有公交车,汽车很少见,都是顶级富豪的标配,这开车技术也用不上。

现在大街上的商店,小到供销社,副食品,收购站,理发店等都是国营,大到商场百货等都不是小老百姓能自己做主的,民间的生意被划分为投机倒把,还得偷偷的进行。

好不容易在这里安定,苏玉春觉得还是先悠着点,一路想啊想,直到进了家门都没想出个好办法。

她心里想的是做生意,哪怕把空间里的物资压价卖了也是有利润赚的,进屋后就开始翻箱倒柜,想找一找原主家庭的记账本,好弄清目前的物价水平。

苏玉春没找到记账本,倒是找到好几本发黄生霉点的书,其中还有几本名著。

原主的阿爸识字,虽然是农民,却有读书的爱好。

苏玉春眼前一亮。

她是读法律的,这年代大学生凤毛麟角,但已经开始扫盲了,以后会看字的人会越来越多的。

而且现在不比网络发达的时期,大家都是借助报纸刊物来获得信息的,如果她没记错,像是《知音》这种专门刊登故事的得到再二十年后才创刊。

现在能写故事的人肯定不多,她可以结合自己的法律知识,以讲故事的形形式杂揉进去,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虽然这样来钱慢,但至少比做生意安全,还能把欠账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