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制度大改(1 / 2)

万物生辉系统 杨儒鸿 3328 字 2020-02-24

杨树林抱着果汁回到会议室的时候,他发现老师们在热火朝天地讨论着关于杨树林的教学改革的方案的可行性。老师们发现,只要按照杨树林的方法去执行,学生的学科素养应该能有所提升。

理越辨越明,各学科组坐在一块开始叽里呱啦的讨论起来自家学科应该如何构建知识理论体系,如何给学生列出最专业的提纲。

剩下的事情就是老师们负责整合教材,提纲挈领地指出学生们在初中阶段应该掌握的知识点。三才实验的老师和学生比例是一比四,一百多个人教四百个人绝对富裕。一般有一百来老师的学校,学生数量都得在四位数以上。

数、语、外老师每天只有一节课,政、史、地、生每周只有一节课,物理化学每周两节课,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老师们在课下的准备必须要充分。老师教的必然是学生需要学的,这就需要建立一个老师和学生相互沟通的平台。

杨树林提出的构想是打造三才实验学生线上平台。学生通过自学、自考之后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然后学生可以在该学科老师上课之前给老师提出问题。老师通过大数据分析整合学生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而专业化的点拨教学。

总结起来就是两大原则针对性、时效性。老师上课不讲废话,那些学生可以自己学会的基础知识全都滚回去自学。老师只负责讲解学生存在的问题而且最绝的是,杨树林要求老师只能回答该模块成绩为a、b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达不到这个标准你连提问的资格都没有。

不是杨树林不近人情,而是有些学生习惯性偷懒他在知识半生不熟、一知半解的时候提出大量问题让老师解答。这样一来会大量占用其他学生的提问时间。然而他们提出的“大傻子问题”很多人都懂,这样一来又浪费了其他人的时间。

老师解答你的问题的前提就是你必须要通过自学完成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你连知识点都没摸透没资格提问!教育资源是留给强者的,弱者麻溜滚出局。

有了大量空余时间的老师们开始在工作时间进行集体备课、集体研讨、分工合作,争取在最短时间构建出来学生需要的知识体系。

一半的老师负责构建知识框架体系,另一半老师在筛选合适的试题组建随机题库。随机题库都是老师们精挑细选针对知识点进行考察的题目。每一道题都有针对性、指向性,学生能通过随机题库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而且随机题库之所以叫随机是因为每个学生在试炼的时候出现的题目是不一样的,人工智能蔷薇会根据知识点随机组合出一套完整的试卷。在学生解答完毕之后,人工智能会进行批阅,同时会给出一个分析报告指出学生在哪个知识点当中存在问题。

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了自我测试与自我了解。他会根据分析报告来进行二次学习。学生一次试炼没有通过可以进行二刷、三刷、四刷人工智能会根据你的最好成绩来给出评价等级。

杨树林可不怕学生刷分,你一遍又一遍做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巩固,做得越多,知识掌握得越牢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样的类型题你做一百道,这样的题你什么时候看见都会做。

其实杨树林提出的改革的核心是把老师的大量批阅交给了人工智能来进行。他取消了老师批作业的环节,用人机交互的模式筛出学生在某个知识掌握的不足。这跟作业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却能节省老师大量的时间。

科技让人类生活更美好,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人工智能不是给杨树林当监控器用得,蔷薇在教育方面应该有更广泛的应用。

这种教育模式是不具备推广价值和推广条件的因为不是每个校长都有一个叫杨树丛的哥哥,不是每个校长的嫂子都是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