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在被外放真定知府之后,于这年春上果然又回到了汴京为官,这是当初徽宗对师师的承诺,虽然这不是自己主动向官家求来的,可师师还是觉得当初没有一口拒了官家似有些不妥,何况这周学士之所为,有时真的让师师很气愤。
话说就在前两年时,适逢党禁已有些松弛,为了取悦蔡京,周邦彦居然大异众人之所行,仍旧直呼范纯粹为“奸臣”。那范纯粹乃是范文正公家的第四子,虽然他没有其兄范纯仁的名位,可也是朝野一致推许的贤士,何况范氏一门忠烈,人所共知。周邦彦此举自然为大家所不齿,师师在闻讯后,也感到脸上无光,以至于许久不再与周邦彦通音问。
不过师师多少还是可以理解周学士的难处的,他如此攻击范氏,其实也伤不到人家的皮毛,更无法影响士林的舆论;反而他这样表态之后,老贼定然不会亏待了这位“自己人”。如今周学士已是日暮途穷,有些倒行逆施之举,也不为求多大的富贵,不过是想求得一个安稳、体面的晚年罢了——令他这般委曲求全的根子,还在于那个奸佞充斥的朝廷。
后来周邦彦被外放明州做了知州,当地有一座佛寺叫做“净居报仁院”,始建于后唐长兴七年,原名为“净居院”,后因祈祷灵应,就被加上了“报仁”二字,英宗治平二年特颁赐匾额。有鉴于此院为当地士民所钦仰,周邦彦特捐资给院中住持子元,命他监督修造了一座青莲阁。
在全国上下一致崇道的风潮下,周学士能有此作为,自然得到了师师的青眼相加。周学士如今也已是风烛残年,此生再想多见他几次恐怕也是奢望了;师师又是一个特别念旧之人,每常总会感恩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凡此种种,都让师师决定不计前嫌,特邀了周学士前往醉杏楼一晤。
此时正值周邦彦刚刚卸任明州知州,正在京中磨勘以待后任之际,不过由于蔡京的再次罢相,周邦彦暂时失去了朝中的靠山,所以他的新职迟迟没有着落。当周邦彦接到师师的请帖之后,自是喜不自胜,虽然他晓得师师不会向官家开口为自己要官做,可这几年他都未与师师这位绝代佳人觥筹交错了,只是先前远远看过几眼,心中着实有些惆怅。
待尽力装扮了一番之后,周邦彦便于八月的一个晚间乘着小轿来到了醉杏楼,此前师师已经跟刘錡打好了招呼待周学士按照约定的时辰来时,尽量不惊动皇城司的人,除非他们发现后问起来,则不妨如实相告。
此时正值螃蟹新近上市,又有石榴、梨、枣、栗、葡萄等各色新鲜瓜果成熟,周邦彦得以大快朵颐。面对师师的盛情款待,周学士自是杯盏不停,饮到畅快之处尤嫌不足,又央求师师清歌一曲,师师只得又操起了那久违多日的檀板。
夜色已深,不时可以听到屋外促织的叫声,愈发显出这微凉的秋意,那人生苦短的喟叹不禁油然而生。待周邦彦醉意朦胧之际,不由得怆然悲泣道“……真没想到,此生还能有幸到这醉杏楼来再一睹姑娘的芳容,再聆赏姑娘的清音,老夫真该知足了!”
师师看着周学士那满头的华发,固然让人悲悯不已,可她又想到那个至今尚无确定归宿的自己,也不由伤感道“实心来说,学士一生名满天下,也该知足了,比之我们大多数人都要好得多!就算是我,有一副被人艳羡的好皮囊,还有一身被人推崇的才艺,可又怎么样呢?这些年来,心里就没有踏实过一日!眼瞅着,也是往三十上头奔的人了,还这么孑然一身,呵呵……”
听师师这样说,周邦彦就已明白了师师与徽宗之间尚有几层隔膜在,看来官家至今还未称佳人的意,师师还在觅寻她的“良人”。周邦彦不再多言了,只好对酒浇愁,哪知越饮便越想放声一哭……
就在两人相对感泣之时,云儿忽然从隔壁跑过来向师师耳语道“娘,官家来了!”
师师一下子就止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