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二节 官家驾到(下)(2 / 3)

开了贤卿,且往身上看看,朕已消瘦几何,惟有一见贤卿,方可疗饥!”

“疗饥”一语实出自隋炀帝,师师听罢略一怔忪,遂道“但愿小女子不会成为后人眼中的红颜祸水!”

“贤卿才情之妙,超古迈今,朕不会看走眼的,便是从此丢了江山,朕也甘心!”

师师无言以对,两个人便手牵手上了楼,楼上只留下了云儿和小芙伺候着,可是徽宗也带来了两个宫女和两个小黄门,此外还有张迪在楼下听差。

见师师还有些不习惯,徽宗便将随从们都留在了楼下,待吃了一盏茶后,徽宗温存地一笑道“朕今日来的主要意思,就是想请贤卿赏鉴一番朕的新作,若有不足之处,还请贤卿直言不讳才是!”

“小女子何德何能,敢对方家之作轻易置喙!”

“贤卿谦虚了,说错了也无妨,朕绝不怪罪!”

说完,徽宗便走到楼梯口吩咐张迪将画呈送上来,师师小心翼翼地接过画来,然后把它小心地展开在自己的画桌上,又四面点上了香烛,于是细细观摩起来。

这幅画作,不仅有徽宗用瘦金体自书的“雪江归棹图”、“宣和御制”的题名,而且还有“天下一人”的花押,可见徽宗对此作的重视程度。师师刚一展卷,就晓得了徽宗的弦外之音,不免凝睇娇羞道“官家真是有心了,小女子才情浅薄,庆幸拙作倒有抛砖引玉之效,呵呵!”

“若卿为男子,朕必召之翰林院,上卿以待!”徽宗一向厚待画师,这点师师还是相信的。

师师含笑不语,开始认真赏鉴佳作此图开卷便是一派茫茫寒江,远山在缥缈之间,底部为向内延伸的江岸,一块石头突出江岸,有一叶带篷的小舟靠在其旁边,一人在拴系船缆,两人正在向岸上走去——虽然这三人位于整幅图中不太起眼的左下角,但应是对“归棹”的点题之笔。

再向内去,是土岗和山丘,而后群峰突起、层峦叠嶂,随着画面向纵深演绎,清晰可见有楼阁村舍隐匿在山后,又有栈道、小桥点缀其中,充满了淡淡的诗意;此外依稀可见有行人数位,或骑驴,或挑担;再往后面,则又见水岸,复归于寒江浩渺……

从整体构图上看,此作不乏国朝以来画坛全景山水之大气,而在笔墨上则自创新意——勾、皴简略,重在以层层烘染展现雪景的冷峻之感;勾线短而随意,不同于李成的凝重严密及郭熙的挺拔爽落,树枝呈鹿角状,不再是风靡了数百年的“蟹爪枝”;皴笔很少,依石纹有些淡淡的短线皴,只是在石棱之深处加浓墨密点,这与雪景氛围的营造是十分搭配的,非行家里手不能为也。

徽宗这种勾、皴的简略,凝重质朴,气韵高古,富有浓郁的文人画风格,可以从中感受到此作与文人画的开山者王维(王右丞)的《雪溪图》颇多意境的契合处。这种变化,也完美地体现了从哲宗朝以来所倡导的“易以古图”带来的新变化,又将开启将来笔墨及构图渐趋简略的先河。为此,师师不禁赞叹道“此作意在笔先,萧条淡泊,真直闯王右丞堂奥也,必开画坛一代之新风!”

“呵呵!”徽宗快然一笑,“朕还颇有些意犹未尽,改天有工夫了,再绘出春夏秋时之景!四图并具,定然赏心悦目。到时朕再请太师等诸高贤在卷末题跋,定然可以传世了。不知贤卿可愿为朕添彩?”

官家居然如此抬举自己,师师赧颜道“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若如此造次,那我李师师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唉,贤卿谦逊过度了,不好,不好!”徽宗摇头道。

若是请官家为自己的书画题跋,定然可以使之倍增声价,可师师却不愿沾这种光,何况官家居然不顾九五之尊同自己过从,已是旷古未闻之事了,将来还不知如何了局呢!不过,颇让师师心中不解的是,为何像官家这等富贵之极、养尊处优、局促在宫闱之间且极尽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