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事。
当这些学生们听从李察的安排,隐姓埋名来到了长安城郊外的村子里。说自己可以免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的时候。自然得到的是村民的热烈欢迎。
让李察想不到的是,他还是低估了这个时代的百姓对于读书识字的渴望。在这些百姓心里,能识字的都是大人物,有好多村里甚至连村正都不识字,每次朝廷有什么新政策或者大事要宣布来贴告示的时候,他们都需要来前来的官差帮忙念出来。
有些官差好说话,不着急的话,会给他们读一遍告示,并告诉他们告示的里写的什么,却也有一些官差吧,或许是工作量大,比较急,又或许心情不好等各种原因吧,贴完告示就走,什么也不告诉村正。这可就急坏村正了。
村正的责任也不只是管理一下村子里村民,调解村里的矛盾。一个村子也就几百个人,还都淳朴的不得了,哪有那么多矛盾要调解。
他们存在的最大作用或许就是帮着里正收取赋税和向村民传大上面下发的各种政策或者大事了。这告示的内容要是传递不下去,上面问下来,那可是很大的失职。
很多后世之人一直强调古代人们信息交流闭塞,很多消息普通的百姓不可能知道。
那也只是一些小消息罢了,真正的大消息老百姓怎么可能不知道。你以为古代的百姓都生活在陶渊明的那篇《桃花源记》里面了。
像改朝换代,灭国之功,大胜而归这种事,告示是要求贴遍整个大唐所有角落的。用皇帝的话说这叫与民同乐。让老百姓也高兴一下。
“先皇驾崩,天下同悲;新皇登基,天下同乐。”这并不是一句玩笑话。如果新皇登基了,你老白姓却还不知道新皇的名讳,不治你个大不敬之罪才怪,村正,里正这大不敬之罪一个也跑不了。
所以啊,当不识字的村正看不懂告示的内容的时候能不着急吗?只能连夜去向里正询问,然后第一时间回来告诉村名告示上的内容。
也正是因为如此,哪个村子里不希望自己村子里能出一个读书识字之人。现在有人愿意免费来教村子里的孩子们读书,那他绝对是整个村子里的贵人,村里能把他当菩萨伺候着。
所以当李察的学生们来到村子里,表达出愿意无偿的教孩子们读书的时候,自然受到了所有人的热烈欢迎,尤其是当他们在村子里广场上讲上一堂声文并茂的《三字经》之后,村民们知道他们是真的教书先生,不是来行骗的之后,更是对他们的提出的要求完全服从。
七天,仅仅七天的时间。学堂盖好了,黑板做好了,粉笔也做好了。
这七天,一直处于兴奋状态的村民,轮流着干活。不到累的爬不起来,绝不停工。
唯恐自己做的少了,让来到村里的这位大贵人看不起自己,继而对自己的孩子不上心。
自从这位自称为老师的教书先生来到村子里后,村民们睡觉都会笑醒,在他们眼里,只要能识字的那就是读书人,就会被人高看一等。他们这群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哈哈,家里终于可以出个读书人了。
教书育人其实一件特别值得骄傲的事,也是一件可以让人无比快乐的事。教书育人的过程也是非常的难忘的。
尤其是你有一群特别乖巧又好学的学生的时候。看着他们每一天都有进步,每天都能学会很多新字的时候,你的嘴角总会露出最会心的笑容。
当孩子们的家长一有时间就会陪着孩子一起上课,下了课向你道出那句最诚挚的感谢的时候,你的自豪感无与伦比。
今天正好是李察学生们休沐的时间,他们约好了一起来拜会自己的老师。这不现在一百多号人都在李察这华王府里喝酒聊天呢。
从这群学生开始社会实践开始,已经有两个月了。现在他们的教学成果也有了初步的显示。大家互相比较着,互相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