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五章 没有城墙的城市(2 / 3)

和之后,全世界再没有一个民族能有昭人这样的信心。

这同样也是为何在刘邦入关以后,子婴未做抵抗就投降的原因之一,三关门户被破,都城就是毫无防御的了。

但到了那样的情况下,扶苏不认为一层城墙能够对局势有任何的作用,还能给已经破灭的王朝任何喘息机会。

当一国都城被兵临城下之时,就已经意味了彻底的失败。能够保护自己的,永远都不是死物,不会是城墙,也同样不会是刀剑。

而是人。

是对没有城墙保护也毫不感到惊讶的,有着绝对强大自信的人。

罗马的城墙也从来没有保护他们躲过任何一次蛮族的洗劫,无论是哥特人还是匈奴人。

当一个民族失去了他们引以为豪的、深藏于血脉中的骄傲,只剩下丑陋的苟延残喘时,生存与死亡就不再是一个困难的选择了。

等胡忻从震惊中略微缓过来了一点,扶苏一行人开始了再次前进。

咸阳人与邯郸人的差别是胡忻看到的另一处不同。

邯郸街道上的行人总是衣袖飘荡,走在路上的大多都是大富大贵之人,有着令人无比羡慕的优雅。

而在咸阳的街道上,行人各色百样,却无不步履匆匆,仿佛有人用无形的鞭子在他们身后追赶一般。

而面对自己一行的使团时,甚至也少有人驻足围观,顶多只是偶尔有人会向着头前的那位公子行礼而已。

面对明显地位高低不同的人的行礼,那位公子的回复似乎都是毫无区别的。而且似乎……比对着自己的还礼时更为郑重。

扶苏没有带着林胡使团入宫,他们当然无法直接入宫面君。

别说领头的胡忻不过只是个区区的胡人王子,现在正战战兢兢等在泾水北岸的林胡王自己来了都得等着召见。

扶苏将他带到了典客署,只在门口与闻听公子来到而急忙赶出来迎接的典客丞稍稍吩咐两句,也并未对胡忻的行礼有何表示便走了。

若非正好遇上,扶苏也对林胡人稍稍有点兴趣,他才不会屈尊纡贵去接待一个部落首领之子。

昭国根本就没承认林胡是一个主权国家。

不止昭国,包括与林胡往来频繁的赵国在内,中原没有任何一国将林胡作为国家看待。

没有自己的文字典章,根本就不能称之为文明,更何况他们居然连匈奴人都打不过,就更不会被人放在心上了。

昭国同意接纳部分林胡归顺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削弱赵国的力量,避免全部林胡都投向赵国而已,并没有对他们的战力有任何期待。

在林胡与义渠的联军被赵王成御驾亲征幸运击败后,林胡势力就已经有了分裂的端倪。

当匈奴攻破国都的消息传遍全境之后,林胡便迅速而彻底地分裂了。

原本就是松散的部落联盟,没有行之有效的中央组织政府,也没有道德礼仪的约束,这样的结果并不如何令人惊讶。

没有对国内其他势力绝对的武力优势之后,林胡王认清了自己再也无法统一胡人的事实,于是在昌平君和胡亥的及时劝说下,选择了投向远比赵国更为强大的昭国。

因为他知道赵国绝不会原谅他在关键时刻的背叛。

反对林胡王的势力趁机从林胡王已经难以维系的约束下挣脱,归降了赵国。

这也得益于赵王成在处理林胡反叛时的果断措施。

他并没有杀死军中的林胡人,而是将他们都放了回去。

这群不受林胡王族信任的胡人,最后成为了赵国吞下林胡很大一部分势力的重要媒介。

林胡反叛势力的首领,名为赤那阿不思。

今天实际上是扶苏处理完难民安置事宜,回宫复命的日子。

紧赶慢赶,总算是在林胡人派出使节团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