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为什么不离开“新田”呢?他们家的封邑不是已经失陷,就是遭到围困等待被攻打。
之前,属于赵氏的城邑升起了公族封主的旗号,范氏并没有顾忌公族接管赵氏城邑停止攻打或是解除围困,摆明就是谁的面子都不给。
现在的情况是,晋国公族已经被卷进与范氏的交战,导致的是原本在互相残杀的公族止戈罢战。他们继续集结部队,有点要跟范氏掰掰腕子的趋势。
在这种现状下,赵武频繁去宫城好像能解释得过来了?他是在认输被士匄拒绝之后,想要跟公族进行深度捆绑,获得可能存在的一线生机吗?
“赵氏集结甲士,公族甲士亦往‘新田’汇聚。”宋彬必须向吕武汇报这件事情。
哦……,赵氏的甲士和公族的甲士在合流,有鉴于范氏的士匄和大多重要族人都在“新田”城内,赵武想要玩一出“擒贼先擒王”吗?
吕武问道:“范氏可知?”
宋彬无法给出准确无误的答案。
阴氏这边察觉到赵氏和公族的动作,还是因为一些公族的封主找上阴氏进行紧急采购,再被阴氏顺着一些蛛丝马迹,顺藤摸瓜弄清楚脉搏。
从这一件事情也能看出公族的封主做事有多么的不靠谱。
“主?”宋彬问道:“可要告知范氏?”
吕武也在进行思考。
阴氏和范氏已经结盟,按照道理是应该知会,并且越早告知越好。
只是吧?如果是士匄自己没有察觉,范氏的家主以及重要族人会被一锅端,好像对阴氏的好处不是一点半点呀。
在吕武的计划中,分晋最好是两家以上来进行,能够分担指责的同时,一旦被诸侯围攻也能各自扛几个敌人,免得落了个双拳难敌四手的窘境。
事实就是那样,哪怕是足够强大,遭到多个方向的围攻,需要应付的敌人太多,顾头顾不上尾招架起来会非常艰难。
从战略角度的考虑上还有一点,存在太多的敌人,舆论必将会处在劣势,尤其是军队的调动将比想象中频繁,物资上面的消耗以及军队的疲劳度很难进行控制。
另外一点,尽管吕武认为自己将阴氏经营得固若金汤,作为一个要开启“历史先河”的人物,怎么都要估计真的干了之后,内部的人无法接受等等方面。
所以了,至少两个家族一起来“化家为国”,不是成为“独家”,没有那么“鹤立鸡群”的同时,内部应该也更能接受一些吧?
吕武需要思考阴氏有没有能力独力将晋国整个吞下,面临选择时再实事求是地进行谨慎抉择。
“命‘新田’的葛存,待赵氏动手前夜再知会中军佐。”吕武知道里面会存在意外,但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公族要站在赵氏这一边来抗击范氏?局势发展到这一步,吕武要是个忠臣根本没得选,只有站在国君这边加入到对范氏的围攻。
吕武是忠臣吗?不要看他到底想干什么,没有付之实际行动之前,要看他都做了一些什么。
在公,吕武无论是下大夫、中大夫、上大夫,应该为国效力的时候,哪次不是尽心尽责;成为“卿”之后该承担多少纳赋额度从未推脱,该补的税也从未缺了一片铜、一匹布、一粒粮食;没有成为元戎之前为晋国打崩了秦国,后面成为元戎再打崩齐国和卫国,制裁了鲁国,为晋国周边的安稳起到了关键作用。
最为得知絮叨絮叨的是吕武还带着晋国一再战胜楚国,创造了晋国成为当世唯一霸主的局面。
所以,只要吕武一天没有进行“化家为国”的操作,无论哪一个诸侯国的人,他们都要承认吕武已经成了一位“不朽”的人物。
也许,只是也许,吕武隐藏的太深、太好了,才让赵武和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