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武为什么能够稳得住?首先是没有任何家族跳出来以武力挑战阴氏,再来则是需要好好观察一下局势,看看态势怎么发展对阴氏有利。
身为晋国的元戎,并不是国内一乱就会被追责,原因在于内乱是晋国的传统大戏。
若是一乱就要对元戎进行追责,没有一任元戎能够当得长久。
另外一点,之前楚国咄咄逼人,晋国内部有矛盾也都选择尽量克制。这个也是为什么晋国外部压力大,内部看上去会比较和谐,外部压力一旦没了就会立马乱起来的原因。
士燮说得很对,晋国需要敌人,并且还是能够威胁到晋国的敌人,要不然一定会亡于内乱。
然而,当时的诸“卿”或许明白,他们却很默契地无视了士燮的观点。
必须将楚国打趴下是一方面,更多的是矛盾只能摁住一时,不可能永远将矛盾压着。
事情都有两面性,早早将楚国打趴下,总比哪天内部矛盾摁不住,弄得一个内忧外患的局面要好吧?
所以是士燮想得美好却也过于一厢情愿了一些,世界的运转并不以某位个体为中心,谁也无法预料到久远之后到底会发生什么,一切往美好的方向在设想,作为一个足够份量的政治人物会必然害人害己的。
“智氏为何动手?”吕武询问的对象是中行吴。
智盈是智朔的儿子、智瑩的孙子,智瑩和智朔死前有表达过需要来自吕武庇护的请求。
当时无论是智瑩或智朔都没怎么正经拜托,或许是有那个意思,看着却不止拜托吕武一人。
办事的人不正经,没有提出付出与回报,人情交际没到那份上,类似的方式也就不存在什么“契约精神”,更像是有用没用提一嘴,成了算血赚,不成也没损失。
后面,吕武得知智瑩真正拜托照顾智盈的对象是中行吴,一点都没有感到惊讶。
智氏曾经是荀氏的小宗,中行偃以中行氏之主的身份监管荀氏,中行吴同时继承了中行氏和荀氏两个家族。
智瑩当家作主时期脱离了荀氏,要是智朔这一代没有出现意外,智氏发展个二三十年大概就会跟荀氏彻底切割干净。
问题就出在智朔英年早逝了,导致智瑩再怎么心不甘情不愿也要寻求重归荀氏。
而荀氏那边也出了大问题,他们看着体量依旧庞大,缺了看不见摸不到却至关重要的威望,能够让智氏重归大家庭,自然是一种求之不得的心态。
中行吴知道吕武在问什么,说道:“盈年幼,得知弓乃韩氏秘制,故而……”
不是讲为什么要动手!
实际上的情况是,智氏目前受到阴氏的保护,智盈在动手前非但没有取得阴氏的同意,甚至都没有告知阴氏就直接动手了。
以目前的观念,智盈那么干只会出现一个结果,等于用那种方式表态不需要来自阴氏的庇护。
用一种更恶意的解读方式来看,智盈压根就没有将阴氏当回事。
所以,中行吴进行了补救,拿智盈只有十岁来说事。
吕武并不接受这种解释,说道:“智氏家臣当诛。”
太明显了,智盈年幼没错,智氏的重要族人和家臣难道就没有脑子,不清楚那么干会恶了阴氏吗?
极可能的情况是,智氏那边认定或怀疑智瑩遭到刺杀跟阴氏脱不开关系,用那种方式来进行控诉。
还有另外一个可能,也就是吕武主持下将智氏进行削弱,遭到智氏上下的怨恨。
在智瑩这个扒拉能手的操持下,智氏以非常快的速度壮大,阴氏选择了庇护却也将智氏的其余封邑给剥夺,只是保留了“智”地。
吕武那么做固然避免智氏遭到针对,然而智氏会感恩戴德吗?显然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