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2 / 3)

子,在这种风俗的影响下,儒家大无可奈何,最后跟着道士出家了。

甄家丢女儿,遭火烧,再遇水旱不收、鼠盗蜂起之年,硬生生把一个出生于乡宦望族的甄士隐推向灾难的深渊,生活无有他法,只能变卖田产,投靠岳父。

而封肃又是个薄情寡义、见利忘义、奸猾自私、趋炎附势的小人,对自己的女婿不但不同情、不周济,反而冷言热语、半哄半赚,典型的一幅市井小人嘴脸。其实封肃也并不是一个坏人,他同后面描写的刘姥姥的女婿狗儿、贾芸的舅舅卜世仁、鸳鸯的哥嫂金文翔夫妇一样,都是社会最底层的市井小民,人们讨厌、鄙视这些人,但在当时的社会,这种人却大量存在,除个人品行之外,其实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无奈。

在这个小农经济社会,自产、自用、自销、自养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人们各自为阵,一盘散沙,生存条件非常艰难且存在巨大风险。

他们视粮食为天,惜金钱如命,既养成了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又存在自私、狭隘的最大缺点。很多人家“节俭”过度,到了吝啬的地步。

那些祖上也是殷实之家的人,这种殷实就是靠勤劳、节俭换来的。曾祖、祖父一年劳作,除大年三十、正月初一祭祖、拜年外,从不休息,秋收农闲后,秋末冬初在寒冷的滹沱河上“背人渡河”,深冬则是“上山驮碳”。

饮食上正月初一只吃一顿“杂面饺子”,其余只吃稀饭窝头,长工、短工吃白面,自家人吃杂粮,而且是男人吃现食,女人吃剩饭,粮食堆积如山,卖了钱只有两种用途,一是“放帐”,二是“买地”,年年如此,不断积累。

明知钱背不到棺材里去,但仍然是这样。缺点远大于优点的市井小民的典型代表,仅靠老实、勤劳、节俭不一定能够打造殷实之家,那就再来一点奸猾,和外人打交道少,哄不了外人,那就哄自己的女婿,再不能就哄自己,这种自作聪明的做法,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人性的无奈。男尊女卑,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女儿女婿都是外人,这些都是古代社会的卑陋观念,不独是封肃。

甄士隐过惯了“仕大夫”的生活,又不懂稼穑,这种生活方式封肃不懂也看不惯,女婿狼狈来投,封肃觉得是对他生活的冲击,心中自然不乐,“每见面时,便说些现成话,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们不会过活,只一味好吃懒作等语”也就不觉奇怪了。

封肃最小人作派、最不道德、最让人鄙视的地方就是对女婿财物的“半哄半赚”,在他身上,我们看不到人间亲情,只能看到他的冷漠无情、自私奸猾,只能看到人世的尔虞我诈、落井下石和世态炎凉。

古代没有“平等”思想,“等级观念”在人们心中已经固化,小民自认为就是贱民,富人、乡宦就是老爷,当官的就是父母官,一切比自己强的人,人们普遍都是赞誉、赏识、羡慕、巴结、逢迎的心态,一切不如自己的人,就是人们揶揄、作践的对象,甚至乡邻、亲人也不例外,阿q是这样对待赵庄人的,赵庄人也同样对待阿q。

甄士隐是一位乡绅,是封肃羡慕、引以为傲的“标尺”,也是他自我吹嘘、抬高身价的资本,当这只“标尺”轰然倒下、甄士隐落魄之时,封肃自然会恼羞成怒,态度来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今见女婿这等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乐”。

胡屠夫对待范进远比封肃更甚。就如同背叛了阶级的人对待原阶级的人比阶级敌人下手更狠一样,就是这种思想的集中表现。

如果说甄士隐的败落,意味着封肃希望的破灭,那么,见到贾雨村就是一次机遇的来临,希望,就是一根救命的稻草,封肃怎能不抓?

你看封肃的表现听到差役打门,先是唬的目瞪口呆,见了公差传唤,忙赔笑启问,等见了贾雨村,知是女婿旧交,又送了二两银子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