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阳那本小册子上面,就是关于万蛊之族的介绍。
册子是皮子做的,上面的图画栩栩如生。
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时候的,看起来有不少年头了……
蛊,又名巫蛊,意为蛊惑之意。
蛊之古音通鬼,又通诅,是一种诅咒之术。
《说文》是曾有记载“臬桀死之鬼亦为蛊。”
所谓“巫蛊”,即巫鬼之术或巫诅(咒)之术也。
也就是说,这本是一种巫术,除了培育毒虫之外,还包括诅咒,厌胜等等。
《汉书》中曾说谓巫蛊起自胡巫。
巫蛊之术,其源实来自匈奴民族所信之萨满巫术……
而在那本小册子上,却记录了一个耸人听闻的故事。
它不仅和匈奴没有半点儿关系,反倒可以追溯到人类早期的文明
故事的起初,得从一名家喻户晓的民族说起。
这个民族,叫九黎!
蚩尤与同母弟八人,连其自己在内共是九人,均姓黎氏,号称“九黎”。
他们原本,是居住在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以及长江流域一带的。
然而战败之后,他们却不得不背井离乡,进入了苗疆的十万大山。
彼时,那个地方还是远古森林。
不仅路道艰险,而且毒虫遍地,轻易便可取人性命。
那个时候,还是巫术盛行之时。
为了族人的安全,当时九黎部落里的巫师,便施术驱赶这些毒虫。
可是后来,在天长日久的对抗中,他们发现
如果将毒虫加以合适的配制,便能治愈族人们身体的顽疾。
于是,蛊就这样被制了出来。
它的前期,主要是被作用于治疗。可以说,初衷很好。
但是随着研究的人越来越多,蛊的作用也被慢慢的放大,甚至有了其他的用途。
时至今日,苗疆的蛊师,还有黑白之分。
白蛊师为人治病受人敬仰,而黑蛊师则利用蛊术达成目的遭人唾骂。
在万千种蛊师之中,有一类人他们完全不事生产,只靠蛊为生。
他们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
只知道这类人,每日的除了养蛊,便是研究新的蛊术。
后来,他们躲避人群,去往了深山老林自成一族。
因为其蛊术的可怕,怕苗人称之为
万蛊之族!
其蛊术有明显的标识。
一般这个族里的人下的蛊,苗疆之内无人敢解……
看完了册子,苏阳倒吸了一口凉气。
如果他们要找的人,是个人还好说。
可真要是一族人,只怕是进来容易,出去难啊!
“猜乃,能不能帮我问问奶奶会不会是哈得拉玛寨的人,买回了蛊之后,然后跑到秦城下的蛊啊?”
猜乃转过身,和老人沟通了起来。
很快他便回去过头,给了苏阳一个遗憾的表情。
“奶奶说,哈得拉玛的人,根本不会蛊术。即使是他们买的蛊,也没有办法给你们解蛊。所以要想彻底解决,还得去万蛊之族。可是……
苏大哥你放心,不管怎么样,我都会陪你一起的。明天,咱就哈得拉玛好了。”
“好吧,那你帮我谢谢奶奶。”
……
哈得拉玛是一个高度汉化的寨子。
他和别的寨子,唯一的共通之处,就是穷!
苏阳一行人的到来,引起了不少人的围观。
可是在看到了陈文博之后,他们立刻就变了脸色。
幸亏猜乃的奶奶在这附近很有威望。
她一出现,哈得拉玛的长老立刻前来迎接。
要她的斡旋之下,苏阳他们也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