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未来的太子的判断。
按照常理,等赵顼登基时,他们不是告老还乡就是坟头草三尺高了,所以此刻的关注只是想知道未来的帝王是什么成色。
赵顼看了看胡江和田好卷,这二人都是武将,敢来投水军,本事自然不差。
今日会考什么?
赵顼想了想,觉得应当是文武都有。武,常建仁铁定没戏;文,看似他最出色,可这是军中,不会考文章诗词,也不会考他擅长的画画。
只会靠关于水军的事。
所以常建仁几乎没有一丝胜机。
这么一分析,赵顼才发现大家看向常建仁的目光中带着怜悯。
为啥要怜悯?
因为他用文官之身来从军就是奇葩,而此次选拔他铁定会失败。等失败之后,翰林院那边绝对会收拾他,到时候他就是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货色。
赵顼心中微叹,觉得可惜了此人。若是他能过关的话,会在文人和武人之中引发大讨论。
文人能否去从军?
只要能引起这个讨论就值得了。
这样的讨论会渐渐扩散,等越来越多的文人加入军中后,文贵武贱的局面就会渐渐扭转。
大宋的军队不行了,这是沈安和他讨论后得出的结论。
而根源就在于打压!
长期打压之后,军队的战斗力直线下降,好男不当兵的民谚就是起于此时。
若是不加干涉,五十年后,大宋将再无可用之兵。
所以赵顼真心希望常建仁能赢,可……
他正准备说出自己看好的人选,突然看到常建仁的目光有些闪烁。
闪烁就闪烁吧,他竟然看向了沈安。
那眼神怎么有些熟悉呢?
赵顼想起自己以前和沈安配合默契的坑人,那时候就是用这种眼神来暗示对方。
他的心一跳,不知怎地就觉得今天是个好天气,于是就说道:“孩儿觉着常建仁应当能赢。”
“哈哈哈哈!”
周围一阵轻笑,韩琦笑道:“大王心慈,这是可怜那常建仁没人支持罢。”
曾公亮说道:“此人勇气可嘉,可终究是没有自知之明。”
这话在暗示常建仁不堪用。
一个人没有自知之明就是最大的原罪,他会处处碰壁,没有一个人愿意和他交往,最后沦为孤家寡人。
欧阳修叹息一声,很是惋惜的道:“可惜了。”
赵曙笑道:“你为何认为他能赢?”
他知道自己的儿子不蠢,那么必然有原因。
赵顼说道:“其他二人看着孔武有力,又是军中宿将,应当能赢。可孩儿却在常建仁的身上看到了难得一见的东西,那就是坚毅。”
赵曙微微点头,说道:“如此也好。”
在帝王的眼中,胜负只是一个游戏,他们不看重胜负,看重的是胜负背后的东西。比如说臣子的品质,或是问题的根源。
谁输谁赢他无所谓,但自己的儿子学会了用帝王的角度去看人,这事儿可喜可贺。
坚毅是一个很难得的品质,比如说当年的范仲淹,他就拥有这种品质。
富弼说道:“陛下,先是武试。”
赵曙点点头,于是三人就在前方开始操练起来。
其他二人不管是刀法还是拳脚都不错,张八年在赵曙的身后低声评价着。
“……胡江的刀法凌厉,不过少了杀气。田好卷的拳脚不错,算是难得……”
他的目光转到了常建仁的身上,不禁偏过头去,不忍再看。
常建仁拎着一把长刀在劈砍,砍的毫无章法,就像是一个新手在山中砍柴。
“常建仁如何?”
既然儿子关注他,赵曙也就多看一眼。
张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