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九章 国帑和内帑并列(2 / 2)

涉及到了君权和相权之争,范嵊这个时候说话,存在被官家泄愤的可能。

范嵊也不蠢,稍微左右看了看,乖乖的揣着手,坐在椅子上,等着听课。

李纲清了清嗓子,说道:“官家,臣以为一些不太重要的产业,尤其是涉及民生之类的产业,一味的强调国帑和内帑独占,对大宋不利。比如眼下塘口,大宋朝堂大包大揽,显然已经力有未逮。”

“天下之民万万计,全包全揽,也不现实,臣以为若是能够放开民生相关的产业,仅在煤、油、盐、铁、矾、路等国之根本上,坚持国帑和内帑持营,方为正途。”

李纲说完之后,朝堂陷入了安静之中。

君权和相权的冲突终于出现在了朝堂之上,只不过和朝臣们想的不同。

李纲不是为了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和大宋皇帝起了冲突,和金、蒙兀、漠北诸部、克烈部、西夏、西域的征战还在继续,这个时候把官家圈在笼子里,李纲又没有失心疯。

李纲这段话最主要的还是坚持了在圆桌会议上的意见,坚决将国帑和内帑并列提出,对国之根本的一些产业的控制,内帑也要在其中占有较为重要的比例。

这让赵桓有些头疼。

皇帝昏聩是中原王朝快速衰亡的主要诱因,也是限制无数良臣展示自我实力的掣肘,赵桓关于扑买制度改良上,并未提起内帑在国之根本上的控制权,目的就是削弱君权。

李纲觉得大宋皇帝是个明君,完全没必要削弱君权,反复将国帑和内帑并列。

赵桓沉思了良久,最终是点了头说道:“那就依照李相所言,就这么办吧。”

赵桓最终还是选择妥协。

其实就这件事,赵桓也和李纲交流过,李纲觉得大宋正在急速的扩张期,短期内,这种扩张期还不会改变,至于官家担心的君权太盛,是扩张期的皇帝必然存在的现象,等到处于稳定的时候,再限制不迟。

赵桓其实已经做出了对限制君权的若干建议和规划,这在限制内帑规模的第一步,就被李纲硬顶着给怼的进行不下去,后面的若干规划都化作了泡影。

赵桓抛出了下一个议题:“西夏蝗灾终于有了端倪,李仁友,也就是现在的西夏王,给曹贤妃写了封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