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总结
成人世界是什么?是对所有人都满怀敌意,却还有拼命讨好的残酷?还是那句你问我,我问她的英语单词hyocrisy(伪善)。对于李玩来说,是那一筷子夹起,一口吞下的狗肉,是看到所有亲人围着弟弟庆祝生日时挤出的笑脸,是面对老爱因斯坦的新主人时那声“抱歉”,是听到新爱因斯坦死去消息时那声“谢谢”。
“没人注意到我们在什么时候忽然就长大了,一切好像自然地发生了,但那一天的到来其实是很残酷的。我想让大家回头看看这一天。”曹保平对媒体说。“尽管表层叙事的动力不同,但底下的东西是一样的,是内省的复杂,故事里那种我喜欢的张力一直都在,这是特别触动我的地方。”
狗是引题,十三是成长,狗十三是伪善的成人世界。这是属于一个时代的残酷青春,其中的亲切感和孤独感似曾相识。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那样一段无人理解,却还要被迫接受所有大人世界的规则的日子。他们对自由和理想,对爱和希望的向往都会因成长而统统被岁月打磨成粗粝的沙。
苏牧老师上课时经常说“真正好的小说,应该是没有衣服的。应该穿过皮肤、让血液都感受到温度。真正好的电影也是一样,不仅要到皮肤和肉,还要割到骨头,要刮得骨头嘎嘎响。”我想,所有经历过成长的我们,都一定被这部电影刮疼了。跟狗本身无关,只是影片中的妥协与较量、希望与失望所描述出的生活的粗粝质感,能让每个人回想起她的青春故事。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凌睿(来自豆瓣)
nurevie9195461
《狗十三》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张雪迎和郭靖霖优异的演技。
电影讲述了李玩得狗、失狗、再得狗、再失狗的故事,最后又与爱因斯坦重逢。
但她没有和爱因斯坦相认,因为她觉得与其让它跟着自己受苦,不如跟着一个可以好好对它的主人。
透过电影,我们能看到全家人男尊女卑的刻板思想。
全家人对李玩太苛刻,却对弟弟过于溺爱,仿佛像《三体》那样打了思想钢印,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认为天生就该重男轻女,从来意识不到自己有什么问题。
李玩的名字是胡乱取的,弟弟的名字是认真取的,因为爷爷说“男孩的名字不能太随便了”。
李玩推倒了爷爷,遭到了爸爸的暴打;弟弟打了奶奶,爸爸却反过来去哄弟弟。
李玩说弟弟应该给奶奶道歉,却遭到爸爸的责骂。
李玩都十多岁了,奶奶和爸爸还不知道她不喝牛奶。
爸爸和继母不帮助李玩找爱因斯坦,继母找了新狗来敷衍李玩,爸爸还强迫她承认新狗就是爱因斯坦,还对她拳打脚踢。
是继母买来了新狗,也是继母叫爸爸把新狗卖了。在她眼中,狗就是畜生,甚至连畜生都不如,可以买来哄孩子,利用完了就可以扔了。
爸爸承诺带李玩去看展览却没有兑现、不顾李玩的反对把新狗送去流浪狗收容所……他做了这些丝毫不感到愧疚,反而把错误全部归结给李玩。
爸爸一会儿说“你还小,长大了就懂了”,一会儿又说“你长大了,该懂事了”,反正在爸爸眼里,李玩永远都是错的,和年龄无关。